新華社福州6月26日電(記者梅永存、蘇杰)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重點開發區域,“圈”起面積40公頃、價值上百億元的土地用來“養鳥”,而且一養就是6年?
沒錯!這就是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
走進這個以珍稀鳥類栗喉蜂虎命名的自然保護區,儼然走進栗喉蜂虎家園。保護區被相思樹和一人多高的野草所覆蓋,保持著天然樹林的風貌,栗喉蜂虎在公園里來往翻飛,不時停歇樹枝上。核心區域騎馬山的峭壁上,分布著上百個大小不一的栗喉蜂虎洞穴,好聽的鳥鳴聲時高時低。幼鳥和雌鳥蹲在洞口,等候雄鳥“捕獵”歸來。雄鳥不負所望,自空中飛回,嘴里叼著蜜蜂、蝴蝶、蜻蜓等,眼睛圓睜,飽含著“濃情蜜意”喂食幼鳥和雌鳥。
栗喉蜂虎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夏候鳥之一,它們喉部呈栗紅色,眼睛猩紅色,眼紋呈黑色,眼線細長,翅膀和背部呈綠色。陽光下,它們上下翻飛的身影,閃爍著金屬般的艷麗光澤,劃出彩色光帶,好看極了。
每年4月至10月是栗喉蜂虎繁殖期。從2004年在騎馬山發現栗喉蜂虎后,這半年多的時間就成了廈門愛鳥人的節日。“大家既開心又揪心。”保護區工作人員林思明說。
據他介紹,這個時期每到周末,廈門愛鳥人就分外忙碌。發現有單位挖土干擾栗喉蜂虎筑巢,愛鳥人趕緊勸阻;看到小孩掏鳥窩,愛鳥人立刻制止;注意到有拍鳥人離栗喉蜂虎太近,愛鳥人及時拉起保護網;得知干旱時期栗喉蜂虎沒水喝,愛鳥人就從百米之外引自來水。
栗喉蜂虎牽動著兩岸同胞的心。每年這個時期,成群的栗喉蜂虎穿梭于金門和廈門兩地,吸引兩岸眾多觀鳥愛好者往返廈金觀鳥、拍鳥。
民間力量助推保護區誕生。隨著廈門特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五緣灣片區成為廈門島內重點開發區域。如果繼續按原有規劃開發,不采取更嚴格的特殊保護措施,栗喉蜂虎很可能因為無法正常繁衍棲息而飛離廈門。
經過廈門觀鳥會等熱心團體和愛鳥人士的呼吁及推動,廈門市民逐漸認識并愛上這種美麗的飛鳥。騎馬山的栗喉蜂虎也引起市政府高度關注。
2011年12月,廈門市政府決定在栗喉蜂虎繁殖地騎馬山和覓食地通嶼濕地設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栗喉蜂虎及其棲息、繁殖和覓食的自然生態環境。這也是目前已知的栗喉蜂虎在全球最北的繁殖地。
栗喉蜂虎終于在廈門有了一個溫暖的“家”。遠在東南亞的栗喉蜂虎每年都會如期來到這里“談戀愛”“生孩子”。
管轄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的負責人曾子建認為,“保護區的建立,系統地保護栗喉蜂虎及其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增加生態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環境穩定,促進了廈門市生態環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保護區內最多記錄有300多只栗喉蜂虎。除栗喉蜂虎的分布外,這個保護區還是廈門島最重要的候鳥過境和越冬地,已記錄鳥類有11目35科135種,占廈門市鳥類種數的40%,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9種。在冬季,保護區是廈門島唯一的普通鸕鶿夜棲地,有上百只鸕鶿在木麻黃過夜。
林思明他們在保護區種植了黃瓜、南瓜、絲瓜和太陽花等作物,想招來更多蜜蜂,為栗喉蜂虎提供更多食物。他告訴記者:“今年栗喉蜂虎來得比較早,4月10日就到了,成雙成對飛來,目前已經飛來上百只。”
保護區設立6年來,外界一直有個問號:市價上百億的市區土地,用來設立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是不是資源浪費?對此,廈門人的回答是:建設鳥類自然保護區、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是美麗廈門建設的應有之義!
廈門市環保局局長何伯星表示,廈門將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追求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著力加強自然保護區珍稀動物物種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美麗廈門更加生態宜居”。
?
?
相關鏈接:
借鑒廈門民宿經驗 海口再次舉辦民宿專題講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