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文卷村探索產業扶貧模式,竹貍合 作社吸納37戶貧困戶共同發展
“托管代養”讓貧困戶變股東享紅利
合作社負責人(右)指導貧困戶竹貍養殖技術。
一根竹子被電鋸截成五六段,用柴刀劈成竹片后放進欄舍。一群翹著長胡子的黑色竹貍湊近竹片張開嘴巴,傳來一陣清脆的“嘣嚓嘣嚓”聲,小精靈們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美餐。這是今天儋州市和慶鎮文卷村貧困戶馮正明喂養竹貍的場景。
馮正明告訴記者,2016年10月,和慶鎮政府幫助他購買了18對竹貍,托管給文卷村的儋州有生竹貍農民養殖合作社代養。2017年5月,合作社發給他第一筆分紅款1800元。
“除了分紅,還能學到養殖技術,以后就能自己在家養了。”馮正明樂呵呵地說,每個月自己只需要在合作社幫工兩天,其他時間都用在養豬、種植益智、收割橡膠上。
儋州有生竹貍農民養殖合作社負責人藍有生透露,像馮正明這樣,與該合作社合作的貧困戶共有37戶。目前,合作社的竹貍已發展到500多對1000多只。
曾經做過橡膠生意的藍有生,因橡膠市場低迷,改行從事特種養殖。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說竹貍具有豐富的食用、藥用和皮用價值,發展前景廣闊。2015年初,他從廣西引進兩對竹貍試養。3個月后,勤于學習的他,逐步掌握了竹貍養殖技術。于是,他又引進了30對竹貍。
為了讓竹貍有一個好的生長環境,藍有生給這些小精靈騰出了一間房,專門安裝了空調。而他與妻子的房間,當時都舍不得安裝空調。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底,藍有生養殖的竹貍出欄,“第一桶金”賺了10余萬元。嘗到甜頭的他,聯合幾戶村民成立了儋州有生竹貍農民養殖合作社。
和慶鎮黨委政府包村干部王明介紹,該鎮創新扶貧機制:2016年底、2017年初,該鎮共投入扶貧資金42.44萬元,幫扶文卷村37戶貧困戶購買竹貍苗,托管給儋州有生竹貍農民養殖合作社代養,貧困戶每個月到合作社幫工兩天,跟班學習養殖技術。根據協議,在兩年內,合作社每年按200元/對竹貍的標準,向貧困戶分紅;兩年后,合作社按簽訂合同時接收到的竹貍數量及規格,交還給原貧困戶自行飼養。屆時,農戶也可將竹貍苗投放到合作社,繼續參與分紅。
給馮正明等貧困戶現場傳授竹貍養殖技術的藍有生,指著一只只啃吃竹片正歡的竹貍,信心滿滿地說:“鎮政府出資購買的竹貍苗,投入到合作社后,既讓貧困戶和村集體有了分紅機會,又讓合作社化解資金短缺難題不斷壯大,是實現雙贏的好辦法。”
?
相關鏈接:
肇慶福彩舉行2017"廣東扶貧濟困日"捐款儀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