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家”一“站”,架起黨與群眾的橋梁
龍馬公司打造黨員學習交流、互幫互助、服務群眾平臺
工人們在黨員之家和群眾工作站反映情況。 記者 李傳華 攝
海口網6月28日消息(記者 李傳華)“我一家四口,丈夫沒有工作,在澄邁老家照顧老人,我只身一人在海口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兩個孩子,微薄的工資每月除了交房租和供孩子讀幼兒園的生活費,沒有一分錢的剩余,公司通過黨員之家和群眾工作站了解我家的情況后,多次到我家慰問,在經濟上進行幫扶,幫我解決了不少實際困難,我從心里感激……”6月26日,龍馬環衛公司一片區一線工人李小惠在與記者交談過程中,激動得淚流滿面,觸動她的不是家庭生活中的重重困難,而是公司給予她的幫扶與溫暖。在海口龍馬公司,與李小惠有著相同遭遇和相同感受的工人有很多很多。
建立一“家”一“站”服務群眾
龍馬公司黨員之家與群眾工作站位于金牛北路。6月26日,記者在此看到,黨員之家與群眾工作站裝修得十分漂亮,黨員活動室、群眾工作室接待處等一應俱全。
據公司總經理羅福海介紹,公司十分重視黨建工作,自2016年進駐海口就成立了黨支部,這也是海口PPP環衛企業成立的第一個黨支部。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帶領廣大黨員時時處處樹榜樣、當模范,和廣大環衛職工一起圓滿完成各項重大保障任務,實現企業生產與黨建工作的齊抓共管與相互促進,成為海南省乃至全國環衛一體化PPP項目的標桿企業。
談及建設黨員之家初衷,羅福海說,公司認為,要想增加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把黨員團結在一起,讓黨員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必須有一個專門場所。為此,公司在修建金牛路公廁時專門將二樓拿了出來,建起了黨員之家。為了服務群眾,架起黨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又開設了一個群眾工作站。如今,這一“家”一“站”已成為黨員學習交流、展示風采、互幫互助、服務群眾的平臺。
職工有困難先找群眾工作站
“我來反映個事,現在天太熱了,我家又住得遠,能不能把我們的工作時段調整一下……”6月26日,公司五片區一線工人李小燕來到位于金牛路的龍馬環衛公司群眾工作站提出訴求,工作站接待人員熱情地接待了她,將她的訴求做了認真記錄并表示馬上聯系片區,盡量滿足她的合理訴求。
“只要有工人反映訴求,我們都會認真聽取并爭取幫助解決,這是我們黨員之家和群眾工作站的職責。”公司黨支部書記、群眾工作站站長符氣南介紹。
在群眾工作站的墻上記者看到,關于6月份工人們反映或要求解決的問題多達100多條,絕大多數都已辦結或正在辦理。據介紹,黨員之家和群眾工作站共設有6名專職人員,每天除一人留守值班外,其余全部到基層一線了解工人需求,傾聽一線工人心聲,幫助解決問題與難題。“我每天幾乎都往一線跑,把工人們的訴求帶回來進行匯總,上報公司,逐一幫助解決。這已成為我們的一種工作常態。”黨員之家和群眾工作站工作人員麥云說。
“公司員工隊伍狀況一直很穩定,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黨員之家和群眾工作站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工人不管工作、生活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們基本上都能及時掌握,第一時間采取辦法,將一些不利于隊伍穩定的苗頭化解在萌芽之中。”羅福海說。
一片區副主管紀新月說,現在工人們有什么事,最先想到的就是找群眾工作站反映。
一年拿出50余萬幫扶困難工人
王李超是二片區文華公廁管理員,愛人沒有工作,孩子也沒有固定工作。今年4月16日,他從家里騎電動車上班的途中發生了意外事故,造成骨折受傷,手術治療需要4萬元左右,這對一個環衛工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黨員之家和群眾工作站了解情況后,及時前往醫院看望,幫助他解決住院費問題,王李超十分感動。
“自從黨員之家和群眾工作站成立后,我們堅持對生活困難、長期患病、家里發生突發事件的工人進行走訪慰問和幫扶,真正搭建起黨與群眾間的橋梁。”公司常務副總王燦鋒介紹,從2016年黨員之家和群眾工作站成立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先后幫扶慰問4006人,幫扶費用達534992元。僅2016年,群眾工作站就積極協調,幫助工人解決了16名子女上學的問題。
“這筆錢不是小數,但要真正幫助工人們解決實際困難就必須拿出真金白銀。”羅福海說。
“自從有了黨員之家和群眾工作站,工人們有話有地方說,有困難也基本上能夠得到幫助與解決,我們基層的工作好做多了,壓力也小多了。”一片區副經理陳小麗介紹說。
?
相關鏈接:
中美青年創客大賽海口賽區決賽落幕 瓊港臺多地青年同臺PK?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