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參加互聯網營銷培訓
育嬰師培訓班
“變動來的太快,很迷茫。”華恒礦業公司是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破產改制重組的礦井,在去產能的背景下生產經營受到很大影響,部分員工面臨分流,原在單位負責思政教育的趙靜成了一名轉崗待業人員。33歲的她正發愁今后工作去向時,事情突然出現了轉機。
5月,山東省總工會針對轉崗職工再就業撥付500萬專項資金,成立領導小組,重點在山東能源集團和濟鋼集團開展培訓,為萬名職工培訓和轉崗就業提供服務,對2600名礦工進行“整容”大改造。很幸運,趙靜成了培訓中的一員。
經歷“黃金十年”后轉崗,迷茫但“理解”
15日,在山能第10期新礦互聯網營銷培訓班中,在座學員人手一張的白紙引人注意,原來他們在填寫鋼鐵煤炭企業職工培訓班學員檔案表,待崗的趙靜也在其中。
趙靜可以說是此次待崗轉崗職工培訓的直接受益人。今年33歲的她,2007年從遼寧鞍山師范學院畢業,通過正規招聘進入山能新礦集團。趙靜曾經在山能新礦集團華恒礦業公司工作,去產能后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很大影響,華恒礦部分員工面臨分流。
對于即將面臨的失業問題,趙靜起初有些發愁。“2014年開始去產能,整體工資就降下來了。”企業形勢突然不好,對于趙靜而言生活非常艱難。“我跟對象都是遼寧人,沒有家里老人幫助,一旦收入降低,生活就緊張起來。”
趙靜的老公學的是采礦工程專業,畢業后夫妻倆一起來了新礦集團。“當初新礦集團招聘,正是形勢好、企業大發展的時候。煤炭行業有一個‘黃金十年’,所以我們進集團是處于‘黃金十年’的開始。”到現在工作11年的趙靜當初正好趕上了這個行業的“黃金十年”。
“這樣的變動來的太快,所以那段時間挺迷茫,但是我是很理解的。”對于失業和轉崗,趙靜一再提到“理解”,“因為去產能是國家大形勢,各行各業都緊縮,其實2012年我們就有感覺了,2012年到2014年是一個過渡時期,而且集團對于轉崗就業很重視,一直在做轉崗這方面的工作,一有培訓就下通知了,所以職工心里都有譜。”
不僅是趙靜,郭玉也有同樣的想法。郭玉今年45歲,目前是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物業處負責計劃生育的一名職工。“對于轉崗,職工已經有了一種承受心理,工資一直不是很高,也有一些職工自己就辭職了,所以心理有準備了,真正面臨轉崗時就不會偏激,而且現在省總工會就在這里開了轉崗就業的培訓班。”
與其擠在一起爭飯吃,不如發揮特長“走出去”
趙靜參加的是互聯網營銷課程,對于以后的轉崗,她有一個初步計劃,“因為我大學是師范專業,以后想做教育培訓這一類的工作。我覺得教育培訓離不開互聯網,不論是遠程教育,或者是現在的APP,了解互聯網對各方面的教育培訓都有幫助,所以我選擇學這個課程。”
“與原來相比,生活條件變了,所以開始參加培訓。2015年,集團也組織了轉崗培訓,不過那時候比較單一。培訓費用由新礦集團出資,包括教材費等,但考證費需要職工自己負擔。一個證書兩三千,我們一個月工資才一千多。”說起參加過的培訓,趙靜感觸頗深,“現在不一樣了,這次是省總工會直接撥的款,而且找來了培訓機構,關鍵是考證費用是個大費用,省總直接包了不說,還提供一次免費補考。”
免費考證,甚至免費補考,不止是趙靜,很多參加培訓的職工既意外又高興。“這讓我們一下子有了方向,最重要的是不用等啊、靠啊。因為在礦上生活了好多年了,有些職工覺得有礦就能吃飯。有這樣一個培訓班,去學習之后職工的思想就有了轉變,就有可能真正走出去。”
“與其大家都擠在這里爭這一口飯吃,不如提高我們的技能,發揮我們的特長,走出去。”相較于華恒礦來說,郭玉所屬的翟鎮礦1993年才開始投產,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煤礦,因而翟鎮煤礦在經營效益上還算比較可觀。但是由于去產能,翟鎮煤礦也有相當數量的員工面臨轉崗。
在轉崗過程中,不少現實難題出現了。“轉崗的很多,再就業的不多,尤其是在農村,轉崗的職工還能做什么?只能通過學習技能走出去。”郭玉說。
事實上,能源煤炭行業職工和外界交流的不多,讓職工“走出去”談何容易。在郭玉看來,大部分女職工的家屬也是在煤炭企業,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走出去的思想和機會還不開闊,需要有一部分人先走出去帶動一下,而這次培訓剛好給我們提供了這個條件。
在郭玉所在的礦區,全面二胎放開以后,新生兒的數量是原來的三倍。“這是一個大趨勢,所以我這次參加了育嬰師班,一是藝不壓身,多學一點對以后一定有好處;其次是想要起到帶頭作用,鼓動職工加入培訓。社會上正需要這樣的技能人才,省總工會又送來了針對性培訓,符合社會趨勢也適應我們的需求。”
37期培訓2600多人,首批考證職工已全部拿證
山東省政府去年公布的《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顯示,山東3年內將分別壓減鋼鐵、煤炭產能1000萬噸、4500萬噸以上。據悉,從2016年開始,利用5年時間總體壓減產能生鐵970萬噸、粗鋼1500萬噸,安置職工54207人。
作為傳統的煤炭、鋼鐵企業,山東能源集團和濟鋼集團需要轉崗安置職工較多。再就業過程中,安置職工培訓尤為重要。從省總工會獲悉,自5月中旬開始,省總工會撥出專款為兩家企業提供10個專業、37期、2600多人的專業技能培訓,為萬名職工提供就業對接服務。
其中,在山東能源集團所屬的新礦、棗礦、肥礦、龍礦組織14個班次、1210人的崗位技能培訓。截至6月16日,已經先后組織了育嬰師、物業管理企業經理、中式面點師、互聯網營銷等4個專業12個期班,1060人接受了培訓服務,部分班次已完成資格證考試。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批參加考試的肥城礦業集團的物業管理企業經理班130人成績全部合格,持證率為百分之百。“省總工會組織的培訓就像一場及時雨,不僅給企業減輕了困難,也讓安置職工生活寬裕一些。”郭玉為培訓點贊。
據了解,由工會撥款為化解過剩產能重點企業進行轉崗職工再就業培訓,這在全國工會系統中也是“獨一份”。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贊杰表示,這是省總工會在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決策部署上的主動作為,是助力企業實現脫困發展和維護職工權益的積極行動,必須抓緊抓實抓好。
此次轉崗職工培訓由省總工會牽頭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由專業培訓機構和就業服務機構分別編制工作實施方案,積極幫助參加定向培訓的職工,尋找對接合適的工作崗位,與工企簽訂用工意向,力爭培訓后盡快上崗。
轉崗職工培訓的管理很嚴格,職工所在企業要指派專人負責各個班次的學院考勤和課堂管理,每天進行四次點名,確保職工按時接受培訓。“培訓搞得很嚴格,我們也希望這樣,好不容易有這樣的機會,后面還有很多人想要參加。”趙靜不僅自己參加培訓,還拉上老公一起來聽課。
“有了技能,職工心里才會茁壯。”省總工會保障工作部副調研員馬長征說。而為保障轉崗職工的妥善就業,在開展工作的初期,省總工會向培訓機構“施壓”,見證給錢,這樣培訓機構就不會渾水摸魚,參與培訓職工的持證率就有保證。
此外,這次轉崗培訓中的電工證和焊接證都是由安監局頒發。作為培訓的組織者,在省總工會看來,“一定在資格證方面盡最大努力讓職工上崗就業。”
?
相關鏈接:
海口市總工會開展禁毒活動 號召職工防毒拒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