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近岸海域哪兒的海水質量好?沿海城市哪個污染最重?哪兒的海水浴場有污染?環保部今天發布的《2016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進行了全方位的披露。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在就《公報》的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按照“十三五”國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監測點位設置方案,環保部組織近岸海域監測網成員單位,共對417個近岸海域國控站點開展了3期水質監測;每月對195個主要入海河流監測斷面開展一次水質監測,每季度對廢水日排放量100立方米以上的419個直排海污染源開展一次排放狀況監測。
上海深圳等6個城市水質極差
據劉志全介紹,2016年,按照《海水水質標準》和《近岸海域環境監測規范》評價,全國近岸海域一、二、三、四類及劣四類水質點位比例分別為32.4%、41.0%、10.3%、3.1%、13.2%,水質級別一般,同比保持穩定。水質超標站點主要集中在渤海灣、長江口、珠江口、遼東灣以及江蘇、浙江、廣東省部分近岸海域,主要超標因子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他說,從四大海區近岸海域水質狀況來看,黃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質一般,東海近岸海域水質較差。《公報》透露,四大海區中,總體上東海污水排放量最多,渤海污水排放量最少,各主要污染物中,化學需氧量、石油類、總氮、總磷、六價鉻、汞、鎘排放量東海最大,氨氮排放量黃海最大,鉛排放量渤海最大。
劉志全透露,9個重要海灣中,北部灣水質為優;遼東灣、黃河口和膠州灣水質為一般;渤海灣和珠江口水質為差,長江口、杭州灣和閩江口水質為極差級別。杭州灣為嚴重富營養;長江口、珠江口為重度富營養;遼東灣、渤海灣為輕度富營養。
劉志全說,從11個沿海省份來看,廣西和海南近岸海域水質為優;遼寧和山東水質良好;河北、天津、江蘇、福建和廣東水質一般;上海和浙江水質為極差級別。
《公報》顯示,11個沿海省份共有61個沿海城市,其中,寧德、陽江、南通、錦州、溫州和臺州6個城市近岸海域水質差;深圳、滄州、上海、寧波、嘉興和舟山6個城市近岸海域水質極差;福建的污水排放量最大,其次是浙江和廣東;浙江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最大,其次是遼寧和福建。
65.7億噸工業生活污水直排入海
劉志全說,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對全國入海河流水質進行評價,2016年全國入海河流水質狀況總體為輕度污染,同比有所好轉。在開展監測的192個入海河流斷面中,無Ⅰ類水質斷面,Ⅱ類水質斷面26個,占13.5%;Ⅲ類水質斷面64個,占33.3%;Ⅳ類水質斷面49個,占25.5%;Ⅴ類水質斷面20個,占10.4%;劣Ⅴ類水質斷面33個,占17.2%,主要超標因子為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
同時,對419個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綜合排污口進行了監測。全國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總量65.7億噸,同比有所增加,但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石油類、氨氮、總磷等排放量同比有所降低。
就沿海省(區、市)入海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狀況,《公報》稱,沿海省(區、市)入海河流沿海省份中,上海入海河流水質優;海南良好;遼寧、浙江、福建和廣西輕度污染;山東、江蘇和廣東中度污染;河北和天津重度污染。
發生13起船舶漁業污染事故
據《公報》透露,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沿海共發生0.1噸以上船舶污染事故10起;發生漁業水域污染事故3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86.18萬元。
其中,2016年7月,發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外海淺海養殖區發生漁業污染事故最為典型。這起事故,造成鈍綴錦蛤、縊蟶、象皮螺大量死亡,污染面積達1333.3公頃,經濟損失達1000萬元。
此外,有關部門去年現場檢查危險貨物集裝箱82668箱。其中,現場開箱8196箱,查處謊報瞞報416箱。
?
相關鏈接:
環保部發布全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 海南近岸海域水質為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