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批高校電子競技專業將招生崗位“大缺口”急需人才填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峰
從“洪水猛獸”到“掌上明珠”,從“不務正業”到成為高校招生專業,電子競技正以驚人的速度成為主流行業之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全國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管理與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查詢發現,目前國內有18所高職高專院校擬在今年招收該專業學生。另外,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還將在今年招收全國首批本科電競方向學生。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電子競技整體市場規模達到近270億元,2016年電競整體用戶規模達到1.7億。
快速擴展的市場帶來了強烈的用人需求,電競行業已形成較完整產業鏈,對教練員、數據與戰術分析師、裁判員、賽事承辦、主持與主播、游戲內測工程師等人才需求都非常強烈。
“目前幾乎所有招收電競專業的高校都是與企業合作辦學,一方面對學生就業有所保障,另一方面是因為企業比學校更了解這個行業,從而有的放矢地培養所需人才。”內蒙古電子競技協會秘書長李愛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崗位空缺達26萬個
全國大多數地區高考錄取工作都已進入填報志愿階段。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將于7月下旬開始的高職(專科)報志愿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將在國內首次招生。
此前的2016年9月2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發布《關于做好2017年高等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申報工作的通知》,公布的13個增補專業中包括“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屬于體育類。
而早在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就正式批準電競為我國正式開展的第99個體育項目;2011年,電競被重新定義為中國第78號體育運動項目。電子競技還被提名為2020年奧運會比賽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電子競技被華爾街的研究小組宣告成為世界第七大產業,在中國這個新興的市場更為發展迅猛,年市值已經超過270億元,中國電競選手共獲得1408萬美元獎金收入,超過韓國位居世界第一。
事實上,電競在我國高校中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共有910所高校設有電子競技社團,跨校之間的各類高校電競賽事超過40個。
但電競專業并不主要培養電競運動員。“從國際經驗看,電競運動員的年齡普遍在16至23歲。參加完高考的孩子已經18歲,發展的空間很有限。”李愛龍說。
內蒙古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是國內少有的招收電競專業中專生的學校,學制兩年,主要培養為職業運動員。今年將招收電競專業大專生,學制3年,招生人數在30人左右。
“大專招生的電競專業學生,主要面向電競行業的市場類和管理類崗位。”李愛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任執行董事長的漫步云端體育文化有限公司與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合建了電競館。
這些崗位隨著電競產業鏈的完善已較豐富,湖南體育職業學院官網信息顯示,教練員、數據與戰術分析師、裁判員、職業經理人、賽事承辦、場地運營與維護、主持與主播、電競商務、游戲內測工程師等都是學生可以發展的方向。
比如數據分析師,其負責分析游戲裝備等數據,為教練戰術決策提供參考。今年3月,《王者榮耀》俱樂部GK電子俱樂部發布了招聘信息,以1萬至2萬的月薪招聘數據分析師。
南京磊樂陽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磊介紹,目前電子競技產業鏈涉及9個電競行業方向,國內電競公司多達1萬多家,需求職位方向達36個,崗位空缺達26萬個。
LGD俱樂部首席戰略官李軒也介紹,2015年,李軒組織選手赴國外參賽,一位被寄予厚望的選手在比賽時的打法和風格卻和平時判若兩人,原來敢打敢戰的人變成躲在隊友后面、畏首畏尾的人,導致結果十分糟糕。“當時如果有個電競心理咨詢師對他進行疏導,完全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李軒說。
與產業結合緊密
目前,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約有70多名電競專業中專生,今年計劃大專和中專各招生30名左右。四川電影電視學院計劃招生100人。
電競本科招生規模更小,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分別計劃招生20人、40人,兩所學校招收的電競專業屬于藝術類。今年2月中國傳媒大學舉行藝考時,有900人報名電競方向,“該專業的報錄比約為45∶1,在全部招生專業中是比較高的,競爭也十分激烈。”中國傳媒大學招生辦主任侯雋說。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院長譚琰良說,一屆招收三五百個學生肯定能招到,但學院還是只招收50人,師資是一大限制。
大多數高校采取與電競俱樂部、熊貓TV等游戲直播平臺合作的形式辦學,由合作俱樂部的運動員兼任教師。他們可能是國內大學中最年輕的一批專業課教師,“85后”或“90后”成為了教學主力。
“由于是第一年招生,可能開學之后主管部門會推薦一些專業課程教材,但目前國家層面還沒有統一的電競專業教材,我們目前自己組織編寫了一批。”李愛龍說。
這與招收電競本科生的學校不同,中國傳媒大學是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新設數字娛樂方向,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則是在藝術與科技專業新設電子競技分析方向。可以發現,兩個學校都意在已有專業基礎上培養復合型人才。
“高職高專院校的定位與傳統本科院校存在不同,這體現了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還是要培養為技術技能型人才,聚焦于某個專業。”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研究員李志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與產業結合緊密,是高職高專院校辦學的鮮明特點。四川傳媒學院數字媒體與創意設計學院副院長馬建明介紹,四川傳媒學院正在深度推進影視硅谷小鎮項目,電子競技產業屬于項目的一部分,將引入很多電子競技公司布局整個產業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