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志愿服務常態化 暖心服務潤民心
海口志愿者用熱情和愛心溫暖椰城
在南沙路和海德路交叉路口,志愿者攙扶老人過馬路。
海口網7月2日消息(記者 陳麗園)在交通要道疏導交通;進社區開展便民服務活動;到敬老院為老人做飯……市民總會在老時間老地點見到這些志愿服務者的身影。海口的志愿服務,已不僅僅是組織一些活動、做幾件好事,而是在海口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們堅持用熱情和愛心溫暖著椰城。
海南省義工互助協會的義工在龍華路濱河路口疏導交通。
這只是海口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建設的一個縮影。正是在這些常態化、制度化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志愿者和志愿服務才獲得了老百姓的認可。
A 常態化開展交通勸導服務
每天一早,煮好早餐后,48歲的王慧匆匆出門,趕到海府路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活動。原來,王慧是海南省義工互助協會的一名義工,當文明交通志愿者已有3年。每天早上7點半,王慧準時來到路口引導路人有序過街……這3年來,王慧都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度過。“家里人非常支持我當志愿者,我還拉著愛人一起來當志愿者。”王慧說,文明交通是城市的一張名片,是展現城市文明的窗口,更是市民素質、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觀的體現。“看到路口車輛、行人井然有序,感覺很有成就感,我會一直堅持下去,讓海口更文明。”
如今,隊伍慢慢壯大。自“雙創”工作開展以來,我市涌現了一大批文明交通志愿者,這些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他們頭戴小紅帽、手持小紅旗,協助路口執勤的交警維護秩序,宣傳交通安全法規和文明城市創建知識。目前,海南省義工互助協會、義家親服務中心、老陶義工社、陽光義工社、幫邦服務社等5個社團的志愿者分別在28個路口常態化開展交通勸導志愿服務,志愿者以實際行動維護文明交通秩序,目前已成為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B 幫助貧困家庭圓“微心愿”
為游客提供問路、購物、吃住的咨詢、提供熱水和避雨避暑小憩服務、開展禁毒和文明交通宣傳、呼吁愛心市民認領“微心愿”……每天,經過美蘭“愛心小屋”明珠站的市民、游客,總會看到身穿海南省心海義工協會義工服的義工忙碌著志愿服務活動。
其中,“微心愿”活動深受市民關注。原來,美蘭區“愛心小屋”明珠站收集求助人的“微心愿”后,尋找愛心人士點亮“微心愿”。美蘭區龍峰社區的居民宋阿姨是“微心愿”項目的受益者。宋阿姨一家三口住在十來平方米的房子里,小房子的客廳既用來吃飯也用來招待客人。宋阿姨的丈夫早年因車禍患病,女兒讀高中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靠她打零工賺取。由于家里的電飯煲用了3年多,破舊不堪,反復修了幾次,宋阿姨想要一個新的電飯煲。“愛心小屋”得知宋阿姨的心愿后,登記、找愛心人士認領……很快,志愿者帶著新的電飯煲來到宋阿姨家里。“多虧了‘愛心小屋’,幫我解決困難。”宋阿姨感激道。
自去年5月開始,美蘭“愛心小屋”在元旦、春節、端午等傳統節假日和重要紀念日,組織對貧困家庭職工、孤寡老人、特困殘疾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進行“微心愿”征集活動。目前,美蘭“愛心小屋”明珠站“微心愿”項目認領送達430余個,總價值超過7萬元,幫助了一批批貧困家庭圓了“微心愿”。
C 提供免費體檢便民服務
6月30日,記者在美蘭“愛心小屋”國興站看到,省陽光義工社志愿者繼續為前來的市民提供免費體檢、咨詢、飲用水等服務。“阿姨,你的血壓有點高,你不要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飲食要盡量清淡。”志愿者給市民李阿姨測血糖、量血壓等常規體檢后,仔細交待李阿姨要注意多休息。前來咨詢的群眾絡繹不絕,但醫護人員總是耐心地回答市民的每一個問題。
“愛心小屋”建立以來,一直開展免費體檢、普及急救知識以及公益插花培訓等系列惠民活動,為市民送來了便民服務,給市民獻上了豐富多彩的惠民大餐。海南陽光義工社負責人鄭海娜介紹,為了讓居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民服務,每天都有志愿者在“愛心小屋”值班,為廣大市民進行了血壓、血糖、泌尿等項目的免費體檢,暖心的志愿服務受到市民歡迎和點贊。
“‘愛心小屋’不僅是一個愛心傳遞的地方,也是一個匯聚愛心的家園,讓更多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愛心單位幫扶困難群眾。”美蘭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王槐鈺說,將“愛心小屋”打造成愛心幫扶平臺,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市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為百姓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
?
相關鏈接:
海口交通志愿者岳蘭芳: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