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華區以黨建引領精準扶貧工作
黨員“親戚”幫扶忙 群眾脫貧信心足
青山綠水間,伴著施工工人的滴滴汗水,龍華區龍泉鎮美定村委會本夏村生產道路已完成開挖平整工作,休閑廣場也在緊張施工著……
“道路寬敞,方便我們群眾出行。以后村里不僅有文化室、休閑廣場,還有路燈,很是期待。”本夏村村民小組組長笑著說。
美定村是龍華區今年的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村里每天的變化,是龍華區以黨建引領精準扶貧工作的縮影。面對貧困,龍華區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抓黨建促脫貧有機融合,把脫貧攻堅與農村基層黨建緊密結合,全力激活基層黨建“微細胞”,開啟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新引擎”?。
□本報記者陳小萍??特約記者劉偉
身上沾泥帶土?黨員面孔“生”變“熟”
“本地黑山羊價格好,我還能出門打工掙錢,今年脫貧沒有問題。”“嗯,咱家還參與‘3+X’幫扶方案,年底有分紅,我不用出去打工,方便照顧家里。”“是啊,還是要多謝黨和政府,多謝阿友,多謝阿妹。”
日前,龍泉鎮市井村委會昌盛村,貧困戶梁定超和妻子吳美芳商量著。他們口中的“阿友”、“阿妹”,就是結對幫扶黨員干部詹家友和吳新妹。
脫貧攻堅戰,黨員沖在前。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龍泉鎮建立黨員干部幫扶聯系卡,幫扶干部與幫扶對象之間直接一對一聯系,第一時間了解貧困戶需求,提供實際的幫扶措施。
“身上沒有土,腳上沒有泥,就不是合格的幫扶干部。”作為梁定超家的鎮級幫扶黨員干部,龍泉鎮綜治辦副主任詹家友時常入戶走訪,摸清貧困戶家的情況和意愿,制定幫扶計劃。
在走訪時,詹家友發現梁定超一家居住的搭建屋一直未通電,生產生活極其不便,詹家友立即將這個情況向鎮政府反應,積極協調供電所。經過多方協調,今年春節前梁定超一家終于用上了電,過了個明亮的年。
脫貧攻堅戰以來,梁定超等貧困群眾家中,一些面生的“親戚”總會不請自來,這些都是龍華區各級機關黨員干部。“來久了,都不面生了,有了他們的幫扶,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更足了。”吳美芳高興地說。
優秀干部駐村?革命老區換新顏
一條3公里長6米寬的主干道、修建自然村巷道143條、村莊實現互聯網覆蓋……一組組數據直觀反映了新坡鎮仁里村過去一年軟硬件的雙提升,整村推進取得良好效果。
仁里村地處羊山東南部,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紅色老區。下轄斌藤村等11個村民小組,是龍華區2016年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
“到基層去,到最貧困的農村去……”去年10月,龍華區地稅局的黨員干部周克乙帶著行李來到仁里村擔任“第一書記”,誓言要讓這個革命老蘇區舊貌換新顏。
仁里村就像一個睡美人,靜靜地躺在青山綠水中。這里古樹參天,環境優美,古樸優雅,隨處可見蜂窩狀的火山石。然而,資源得天獨厚的仁里村,經濟卻封閉落后,鄉親們守著青山綠水生活依然窘迫。
扶貧開發在哪里,黨建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扶貧項目在哪里,黨員的作用就要發揮在哪里。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在各級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周克乙與村“兩委”干部認真研究,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后,決定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戶不但可以現金入股,擁有符合合作社種植石斛條件土地的農戶,還可以利用土地使用權入股。
目前,仁里村已經組建了3個合作社,入社會員329戶,共種植石斛500余畝,每畝純收益1萬元以上。
“我們選派11名區直機關優秀干部作為‘第一書記’駐村,通過開展‘四幫’(幫黨建、幫發展、幫民生、幫穩定),強化了基層農村黨組織在扶貧一線的戰斗堡壘作用。”龍華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
記者陳小萍 劉偉
(海口網7月5日訊)
?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部門聯動集中整治砂場 共查封2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