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瓊海7月5日消息(南海網見習記者莊曉珊)7月5日,瓊海起風了,69歲的吳奶奶打開家門,難得帶有些許涼意的風徐徐吹來,心情頓時舒暢。挪了兩張靠椅放到門前,吳奶奶喊了老伴一起坐著納涼。
雙溝溪南海網見習記者 莊曉珊 攝
“這段時間水是沒那么臭了。”吳奶奶看向距離家門口十幾米遠的雙溝溪,隨口向老伴說道。這條已經黑臭了的水體,穿過瓊海城區,緩緩流向塔洋河。
7月5日,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暨環保世紀行檢查組來到瓊海開展水污染治理專項調研,對塔洋河與雙溝溪進行實地調研。調研發現,塔洋河整體水質達到Ⅲ類標準,而雙溝溪水質仍未消除黑臭狀態。目前,瓊海市已啟動應急截污治理工程,計劃在8月底完成。
調研現場南海網見習記者 莊曉珊 攝
城市發展中“受傷”的“母子河”
雙溝溪是塔洋河的一級支流,河流總長12.62公里。“雙溝溪匯入塔洋河,塔洋河就等于是它的母親河。”瓊海市水務局局長、雙溝溪副河長莊光群說。
上個世紀90年代,在雙溝溪兩岸,陸續有居民修繕起了小平房,傍水而居,張大姐便是其中一員。“那時候住的人還不是很多,水也沒有難聞的味道。”張大姐說,隨著城市的發展,居住人口增多了,家門前的雙溝溪也逐漸“受了傷”。
據了解,雙溝溪污染源分為內源污染和外源污染,內源污染是由于河道長時間淤積,上游補水量少,生態流量小,水體凈化能力差,河地淤泥釋放大量惡臭氣體,污染水質;外源污染是由于嘉積舊城區河道兩岸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雙溝溪,污染了水體。
雙溝溪水面上漂浮著黑色物體南海網見習記者 莊曉珊 攝
而作為其母親河的塔洋河,雖遠離城區,但也因沿線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農業種植面源污染、群眾散養畜禽等原因受到污染。
塔洋河水質得到改善 整體達Ⅲ類標準
7月5日,南海網記者跟隨調研組驅車趕到塔洋河禮都村斷面,與預想中不同,眼前的塔洋河水體清澈,正沿著彎曲的河道緩緩流動,河流兩岸也已新建起高高的護坡。
據莊光群介紹,塔洋河通過開展清淤疏浚、引流活水及護坡護岸等前期治理工作,水質得到改善,根據今年6月份監測結果表明,塔洋河整體水質符合Ⅲ類標準,已經達到“2018年底消除劣V類水質”的標準。
“目前,塔洋河還存在部分污染源,主要來自于農業種植面源污染,”莊光群說,接下來,除了繼續開展截流堵污、規范農藥使用標準等工作外,為了踐行“污水處理只升不降”的要求,瓊海市政府每年還花費10萬元對塔洋河進行水體維護。
雙溪溝仍存26處排污口未能截污 治理難度大
雙溝溪啟動應急截污治理工程施工現場南海網見習記者 莊曉珊 攝
據了解,根據《海南省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動方案》,瓊海市城鎮內河重點治理任務為塔洋河、雙溝溪2條河流,治理目標均為到2018年底消除劣V類水體,消除水體黑臭現象。
“母親河”的治理有了明顯的改善,而作為“子河”的雙溝溪,目前治理的現狀是什么樣的呢?帶著疑問,當天下午,記者來到了位于瓊海城區內的雙溝溪愛華橋段。
在現場記者看到,雙溝溪水面上漂浮著大量黑色懸浮物,微風一吹過,河水的臭味也悄然襲來。此外,雙溝溪河床沿岸邊,還立有幾個井口,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井口是河床地下鋪排的生活污水管道所連接的檢查井口,主要用于疏通、修理污水管道。當記者再走進觀察時,竟發現一個檢查井口附近正在排放污水。
“雙溝溪目前仍存在黑臭現象,因為底下有多年前鋪設的排污管道,收集到的生活污水是直通嘉積污水處理廠的,但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污水管道受損或破裂,導致部分污水直排在雙溝溪里,”莊光群解釋道,經過排查,發現雙溝溪有26處排放口未能截污。
“如果重新改造建設地下管網,會涉及到相當大面積的拆遷整改,雙溝溪位于城區內,也因此可能影響到交通。”瓊海市副市長李昌奮介紹,多方面的原因加大了對雙溝溪的治理難度,導致治理進度緩慢。
雙溝溪啟動應急截污治理工程 爭取8月底消除黑臭水體
水體治理難題就擺在眼前,瓊海市會如何走出關鍵第一步?當天下午5時許,記者跟隨調研組來到雙溝溪大春坡段,河岸邊,一輛挖掘機正在緊張地施工當中。
“為了改善雙溝溪水體環境,雙溝溪正在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和黑臭水體應急截污治理工程。現在施工的,就是我們所要建設的應急排污設備,”莊光群指著挖掘機對記者介紹說,目前,雙溪溝最主要的集中排污口有3個,應急截流治理工程主要是對著3個排污口進行臨時截污,再通過一體化移動處理設備強化處理,使水體消除黑臭。
“在控制污染源基礎上,我們還通過對河道進行生態補水,加強河道的稀釋自凈能力和納污能力,我們爭取在今年8月底消除雙溝溪黑臭水體問題。”莊光群說。
?
?
相關鏈接:
海南瓊海等3市縣征集遴選海南方言和地方普通話發音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