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大學校長致辭,絕不僅在于會說“漂亮話”,會模仿幾句“網言網語”,更在于以恰當的方式將大學精神表達出來,并對時代與社會的精神、風氣,有敏銳的把握和回應能力,讓人從中感受到一所大學之于時代和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如此也才能體現其“大”所在。
又是一年畢業季。各大學校長的畢業典禮致辭,再次為輿論所聚焦。最新被關注的校長致辭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院士在5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年學位授予儀式上寄語畢業生:“大家從這所距離科學最近的學府走進社會,不要追求權力的絕對掌控,不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你們要擁有的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已經難以考究,這些年各式充滿個性、思辨和哲理性的大學校長致辭,最早出自哪個大學。但可以確定的是,校長演講作為大學畢業典禮的一個固有程序,無論中外,都已有不短的歷史。
大學校長的畢業演講,最首要的功能是代表學校對即將離校的畢業生送上祝福與寄語。不過,若僅僅是這個作用,也很難引發公共輿論的聚焦與解讀,人們更期望從大學校長的致辭中,去窺探一所大學的氣質、理想與情懷,也就是所謂的大學精神。從此角度而言,人們關注的不僅是大學校長說了什么,更是這種表達背后的大學價值指引。
嚴格來說,大學作為社會的知識和精神高地,校長的畢業典禮致辭不單純是面對畢業生群體,更是面向整個社會。在此意義上,它至少應該體現兩重價值維度。一是對各自大學精神的闡釋與堅持,二是要因時而發,在對畢業生的寄語中展現一所大學應有的社會擔當與價值堅守。
以今年的大學校長畢業演講為例,中科院大學校長說“不要追求權力的絕對掌控”“不僅要堅守做人的底線,更要抬高底線的高度,要做有勇氣改變潮水方向的人”;華中科大校長說“不要做吃瓜群眾,要做擔當者”;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說“堅守美好的理想和信仰”等等寄語,既體現了各自大學特有的價值倡導,也針對種種社會精神與價值觀念缺位作出了回應。也正是因為這一對社會時弊的動態回應,在大學精神恒定的情況下,不少大學校長們的畢業致辭,還是能給人“常讀常新”之感。
近年來,一些大學校長因為個性化、接地氣的致辭風格而走紅。這與社會風氣的開放,以及人們對大學開放的期待,達成了“共振”。但優秀的大學校長致辭,絕不僅在于會說“漂亮話”,會模仿幾句“網言網語”,更在于以恰當的方式將大學精神表達出來,并對時代與社會的精神、風氣,有敏銳的把握和回應能力。可以說,優秀的大學校長演講,既能讓人準確體認到大學的精神氣質和校園文化,也能讓人從中感受到一所大學之于時代和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如此也才能體現其“大”所在。
作為一種例行的程序,大學校長畢業典禮演講的意義,確實不適合被過度拔高與放大。但若連大學校長們的致辭,也都變得庸俗,變成例行公事式的套話,那么其也就失去了意義。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仍會滿懷期待地、一年一年地聆聽充滿智慧與精神的大學校長畢業演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