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2載青春,環衛老兵奉獻無悔
——記海口市垃圾處理場工人陳海雄
7月6日,在龍華路海醫附院住院部見到陳海雄時,他正在輸液。58歲的陳海雄已在市環衛局垃圾處理場工作22年,現任垃圾填埋作業區組長,不久前被檢查出患肝硬化,不得不到醫院“治一治”。見到記者,這位臉色臘黃的環衛老兵卻顯得樂呵呵的,非但不避諱病情,還坦言“等病情好點我還要回去工作”。
早已習慣了垃圾味道
1995年,陳海雄進入市垃圾處理場工作,被分到垃圾填埋作業區,主要負責對從全市運至垃圾處理場的垃圾填埋。作為一名班組長,他既要領導手下的七八人干,又要親自駕駛機器干。
從進入垃圾場的第一天起,陳海雄就成了同事與家人眼里的“大忙人”,每天匆匆吃過早飯,就趕往40多公里外的垃圾處理場,準時在7時到達場地填埋區,與早班工人一起投入“戰斗”。職工到齊后,他全面部署安排全天的工作,然后進入工作崗位,指揮填埋作業,或駕駛推土機或裝載機開展作業。當天作業結束,工人下班后,他卻要留下來,檢查垃圾處理是否嚴格按照“推平、壓實、覆蓋”的工作標準或要求完成,并考慮第二天的工作。每天早到場,晚離場,就這樣,他一干就是22年。
陳海雄和同事每天面對的是源源不斷的生活垃圾,工作環境相當惡劣。當記者問及陳海雄在垃圾場一干22年有什么特別深的記憶或感受時,他說,剛開始干這項工作時,垃圾山散發的味道能讓人窒息、嘔吐、吃不下飯,后來慢慢就習慣了,如今一天不聞那股味道甚至還有些“想念”。2007年11月,陳海雄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市垃圾處理場場長邢少軍曾這樣評價陳海雄:生活垃圾填埋作業區,陳師傅是一顆“定心丸”。
曾連續半月守垃圾場
7月至10月是海南的臺風季節,對處理場來說,是很大的考驗。陳海雄總以身作則,沖鋒在前,甚至不顧安危,帶領班組迎接一次次大考,最終交上合格答卷。
邢少軍介紹,臺風季節大多連續降雨,造成水量過大、垃圾含水率過高、推土機打滑、裝載機浸水、填埋平臺區積水、進場道路浸水損壞、車輛難于進場等困難,為保證海口生活垃圾的及時處理和場區填埋作業高效運轉,每到這個時節陳海雄就更加全身心地撲在場里,白天指揮生產,加固道路,駕裝載機揚撒石子,鋪墊路面減輕粘滑,保證進場車輛進出暢通無阻,晚上又跟場領導一起蹲在場里值守,處理突發事件,曾創造過“連續半個月守在垃圾場不回家”的紀錄。
臺風期間,生活垃圾的特點是多、濕、雜,如2014年“威馬遜”臺風期間,日處理達到5000噸以上,處理量比平時多出幾倍甚至十幾倍,但面對如山的垃圾和如山的壓力,陳海雄絲毫不畏難,組織和帶領平臺區職工,團結一心對進場的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一心想回到工作崗位
憑借過硬的技術,認真負責的精神,以及為海口城市干凈整潔做出的貢獻,2011年,他帶的班組曾獲得過海口市總工會授予的“工人先鋒號”班組。他本人也先后獲得海口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城市美容師”等稱號。
由于長期辛苦,他身體出現了“異樣”,幾個月前,被愛人強行拉到醫院體檢,結果被確診為肝硬化。“一般人得了這樣的病等于是天塌下來了,但老陳卻像沒事一樣,還不愿意住院治療,天天嚷著垃圾場離不開他,要去上班,為此我跟他還吵了幾架。”陳海雄愛人張玉霞說。
記者看到,陳海雄顯得非常消瘦,頭發稀疏,禿頂嚴重,露在衣服以外的皮膚均是臘黃色,明顯與正常人不一樣。“有什么呢,得這種病的人多了,坦然面對唄。”陳海雄對于病情顯得很樂觀,“就是要天天躺在醫院里打針,難受,我習慣了每天忙忙碌碌,不做事心里像被貓抓一樣,特別是現在雨水多了,很擔心自己管的一塊工作出問題,想回去上班,畢竟自己還能動。”
記者 李傳華
(海口網7月8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龍華龍泉鎮開展環衛整治行動 整治多個“頑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