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辦事少跑腿 身在異鄉如故鄉
海口35萬流動人口共享均等化公共服務
今年5月26日,海口市人口計生簽約考察團跨過瓊州海峽,與隔海相望的友鄰湛江在徐聞縣正式簽訂流動人口區域合作協議,此后,兩地將實現信息互通、政策互動、深度協作和資源共享,在推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服務等方面,搭建起一個規范的平臺。
作為人口流動大省,一直以來,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跨區域協作。湖北黃梅縣、廣東徐聞縣等地相繼與海口市確立了協作關系,為促進瓊州海峽經濟帶建設及一體化發展打下了基礎。海口市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我市流動人口35.2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比重的15.63%,其中跨省流入16.91萬人,流動人口中,已婚育齡婦女達7.2萬人,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服務需求非常迫切。
兩地信息共享?提供便民服務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的陳敏到海口創業10多年了,但為了辦理營業執照、暫住證等,每年至少要回兩次老家。直到去年5月,陳敏和她的100多位老鄉們終于結束了這種兩地奔波的苦惱,隨著黃梅縣駐海口市秀英區流動人口衛生計生聯絡服務中心在東方洋社區衛生服務站掛牌,該轄區內的流動人口在海口就可以享受到家鄉計劃生育部門提供的便民服務。
記者了解到,由于海口市社會經濟的不斷建設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赴瓊務工生活。目前僅秀英轄區的流動人口就接近6萬人,其中來自黃梅縣的外出務工人員有100余人。聯絡服務中心的成立后,一方面能夠有針對性地為黃梅籍流動家庭聯系解決生產、生活、工作、就業、就醫、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兩地可通過數據和信息共享,人口檔案管理、“兩非”案件查處等工作。
“流動人口衛生計生聯絡服務中心的設立,切實打通便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市人口計生委主任吳優介紹,推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工作開展,探索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統一管理、便民維權、信息共享、責任共擔”區域協作新機制是我市人口計生工作轉型發展的方向,最終目的是便捷群眾、惠及百姓,使社會更和諧。
創新思路政策?探索服務機制
多年來,市人口計生委不斷完善流動人口信息化建設,維護其合法權益,并多次組織開展計生服務及流動人口關懷關愛活動,為身在海口的異鄉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扶。
據了解,我市利用信息共享機制,依托公安、工商、住建等相關責任部門對流動人口綜合信息的提供,建立了一個權威、統一的流動人口信息平臺;同時,海口市還將“市民健康城市行活動”列入重點工作,為流動人口免費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咨詢服務和講座,不斷提高流動人口健康素養。
采取人性化管理?體現城市包容度
一個城市給予人們的歸屬感往往在于細節的關懷,實行均等化服務成為海口提升城市溫度的一條必由之路。對于流動人口的精細化服務,我市采取人性化管理,親情化服務,計生人員在轄區內進行入戶走訪,主動為外出及流入人員辦理了994本《流動人口婚育證明》,落實流動人口及其家庭應享受的獎勵。目前海口市流動人口建檔率95.25%,重點信息提交率達95.76%,流動人口電子婚育證核驗率和預審率均達95%以上。
在計劃生育服務方面,我市各級計生部門結合“三查”工作,開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孕前優生健康、生殖健康政策咨詢服務,引導流動人口育齡婦女加強生殖健康保健,維護其生殖健康權益。據統計,全市為流動育齡人群提供免費計劃生育技術服務13868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流動人口中的困難家庭,我市重視開展流動人口關懷關愛走訪慰問活動。去年,全市走訪慰問了331戶流動人口計生困難家庭,送去了價值共13.72萬元的慰問金、米、油等財物,為流動人口子女開設“流動孩子之家”、“四點半小課桌”、“五點半小課桌”等休閑室,解決了孩子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后顧之憂,也為流動人口子女健康成長開辟了新天地。
記者李晶晶
(海口網7月12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市人大:依法履行人大職責 服務全市脫貧攻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