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創”讓古老中賢二村煥發新活力
城中村“變臉” 越變越“有范”
孩童在忠賢廣場嬉戲玩耍。
海口網7月13日消息(記者孫衍玲 陳麗園)走進中賢二村主路,古色古香的村牌,平整寬闊的道路、風格一致的店鋪招牌加上整潔的地面,讓市民、游客流連忘返。中賢二村是白龍街道五賢社區下轄的一個城中村,面積約260畝,人口約3000人。沿著主路往下走,一座廟宇讓人不由駐足,廟宇的對面是村里的文化戲臺,經常舉辦戲曲表演等文化活動,豐富了居民的生活。戲臺前的大樹下,居民三兩成群地坐在一起乘涼、嘮嗑,好一派和諧的景象。“現在村里的主路都修好了,環境衛生可干凈了,我們也愿意出來溜達,跟左鄰右舍一起坐下來嘮嘮家常,日子過得還挺愜意的。”7月10日,居民李阿婆笑著說。
傳統美德教育墻成為中賢二村一道靚麗風景線。
1 打造便民生活圈 生活休閑全都有
漫步于中賢二村主路,一條古色古香的美食購物街映入眼簾。寬闊平整的道路延伸到盡頭,電動車在劃線停車位內整齊地排放著,鋪面的招牌統一樣式整齊掛設,店鋪的墻體、柱子經過重新粉刷,煥然一新,讓人忘卻了曾經坑洼不平的街道。“路修好了,居民也愿意走出來,人多了,生意自然也比以前紅火了。”便利店老板娘榮女士說,她在這里開店已有兩年時間,也見證了這條街的變化,以前道路破爛不堪,平時走路都困難,更別說下雨天,居民不愿意路過這條路,店里也沒什么客人。海口開展“雙創”工作以后,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路修好了,店鋪門面也煥然一新,看起來很“高大上”,生意也好了很多。在這里經營餐飲店的陳修梅也不禁感慨“雙創”是實實在在地惠民。“之前這里擁堵嚴重,到處有人亂停車亂擺攤,地面污水橫流,老鼠、蟑螂到處跑。現在路鋪好了,還重新規劃了人行道,店面招牌、墻面也都翻新了,變化太大了。居民喜歡出來逛街,我們也受益不小。”陳修梅說。
據了解,在“雙創”工作開始前,中賢二村的道路和墻面破損嚴重,各類線纜雜亂無章。2016年5月開始,在政府PPP項目的帶動下,以武圣廟為中心,對中賢二村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重點對村主要道路和兩旁的立面進行了重新設計改造;建設了符合原村風貌的全新垃圾屋;所有背街小巷全部硬化,安裝路燈;協調電力、電信等部門,在確保用電安全的前提下,對架空線路進行了規整。
談起主街及其7條小巷的改造,中賢二村支部書記何長煌喜上眉梢:“以前這里衛生問題、占道經營問題屢禁不止,管理難度很大。去年,政企聯合開展了路面重鋪、外立面翻新、管線歸攏、線路遷移、排水供水重修等工程,短短2個月時間就讓這里煥然一新,解決了衛生、交通等問題。”
今年年初以來,白龍街道根據中賢二村的實際情況,將中賢二村打造成為“15分鐘便民生活圈”。積極引導業態調整,原來該村店鋪只有20多家,主要為日用雜貨、小飯店、老爸茶和五金類,現在店鋪已發展到150多家,有傳統美食、特色小吃、小型超市、藥店等各種類型,還增加了家電維修、修鞋、修理鐘表、縫褲腳等服務性行業。經過改造后,以前的普通住宅,大多已改成鋪面,住宅出租率明顯提高,當地群眾的收入水平明顯提高。建成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為中賢二村改善了居住生活環境,也為周邊群眾帶來了生活的便利。“以前想和朋友坐下來喝茶聊天都找不到地方,現在村里喝茶、吃飯啥都有,要買什么都不用跑遠,很方便。”居民何先生不由地感嘆道。
改造后的中賢二村“15分鐘便民生活圈”生活配套齊全。
2 環境改善倒逼人 大家動手掃一掃
中賢二村雖是城中村,但卻干凈整潔,各家店鋪都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偶爾看到店鋪前有散落的垃圾也會自覺掃干凈,看到電動車亂停放也會主動上前勸導。居民家中的垃圾也會自覺收好拿到垃圾桶里倒,保潔人員時時關注路面衛生,查看垃圾桶是否裝滿,大家都用心維護著這個美麗的家。“現在居民的素質大有提高,亂丟垃圾的現象很少了,大家都比較自覺。”何長煌說。
中賢二村剛剛改造完成時,硬件建設提升了,但居民意識還是沒有轉變過來,街道、社區、城管中隊加強了對該村的巡查整治力度,對全村居民深入開展“雙創”宣傳教育,對占道經營、出店經營、隨地亂扔垃圾現象進行整治。在執法隊員的勸導和志愿者的宣傳服務下,居民愛護環境的意識逐漸提高,全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原來的“臟、亂、差”典型,變成了現在干凈、整潔、秩序井然的示范城中村。“每天都有人巡邏,看到門前三包做得不到位的就進店勸導,問題嚴重的就下整改通知書,要求立即整改。”五賢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馮浩說,不僅是執法人員每天巡查,掛點單位的志愿者每周也會過來打掃衛生、宣傳“雙創”工作、勸導不文明行為等等,慢慢改變居民意識。
何長煌說,現在村民也有愛護村子的意識,有時候組織村民一起大掃除,很多村民都會積極參加,村里環境衛生也比以前大大改善了。“現在每周都能看到穿著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在村里打掃衛生,自己也不好意思亂丟垃圾了。”居民林先生說。
居民在籃球場上運動健身。
3 忠賢廣場健身忙 鄰里和諧歡樂多
傍晚時分,中賢二村的忠賢廣場開始熱鬧起來,籃球場上的小伙子們大汗淋漓;居民們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在旁邊的玩樂區盡情地玩耍嬉戲……隨著廣場基礎設施功能的不斷完善,給居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人老了,身體就容易出毛病,以前廣場上沒有健身器材,我也沒地方活動身體。”正在廣場上鍛煉的何阿婆正站在太空漫步器踏板上,雙手扶著欄桿,左右腳交替自然擺動,緩慢而有節奏,“自從廣場修好后,我天天來這里鍛煉,效果還真不錯呢!”何阿婆樂呵呵地說道。
“廣場改造后,成為了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何長煌說,在“雙創”工作開展前,廣場周邊的籃球場長期被車輛亂停亂放占用,地面坑洼不平,籃球架更是損壞嚴重,無法正常使用。談到改造以前的環境,不光是中賢二村的工作人員,居民們也都會連連搖頭。
為了改善廣場周圍環境,給社區的居民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們有一個休閑娛樂的去處,作為該村“雙創”包點單位之一,市統發公司投入資金對廣場進行改造,改造中,將廢棄的雜物搬走,給籃球場鋪上了嶄新的PU地板、更換球架、安裝燈光、增加健身器材、裁剪樹木,并在廣場周圍進行了綠化,一系列的改造讓廣場設施更齊全,公共配套更完善,帶動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健身活動中。自廣場投入使用后,就獲得了居民的好評,就算是有些住得比較遠的居民,也會堅持每天來到廣場鍛煉身體。如今,這個公共休閑娛樂廣場,已經成為了居民們共同活動、休閑的好地方。
同時,為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賢二村還經常性地舉辦戲曲演出、球賽等各類活動,讓居民樂在其中。并通過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構筑和睦融洽的鄰里關系,塑造了和諧的社區氛圍,形成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文化氣息。
改造后的武圣廟保留原有特色。
4 傳統文化氛圍濃 抬頭可見“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在廣場西北角,一些墻體立面改造的繪畫充分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傳統美德教育墻成為中賢二村一道靚麗風景線。中賢二村以《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為主題的文化墻,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圖畫、詩歌、諺語等,讓一面面墻變成美觀而又會“說話”的文化墻,不僅美化了村容村貌,還營造了濃厚的孝德精髓,培育積極向上的社區文化,也讓居民們在潛移默化中轉變了民風,提升了群眾的文明素養。
“武圣廟是居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何長煌介紹,忠賢廣場內的武圣廟始建于1731年,距今已經200多年的歷史,每逢傳統佳節,大家總要到廟里供香祭拜,祈求全家平安、健康。為做好武圣廟的修繕工作,村里廣泛征詢居民意見,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聘請專業人員對該廟進行修繕。
此外,古廟修繕還遵循居民意愿,對原有戲臺進行了深度改造,提升了戲臺綜合功能和硬件設施。現在,廣場西北角的文化戲臺既是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是居民施展才華的舞臺,更是村里每逢節日,傳統瓊劇的表演地。如今,已經有數不勝數的演出活動在這個舞臺上舉辦過,而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給中賢二村帶來濃郁的文化氛圍。
改造后的中賢二村戲臺讓戲迷大飽眼福。
5 戲臺搭在家門口 戲迷點贊有眼福
“每一場演出都很精彩,我都很喜歡。”“經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演出,我最喜歡看的是瓊劇。”采訪中,不少居民紛紛表示,豐富多彩的社區文藝活動不僅給他們帶來很多樂趣,還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指數”。居民李先生說,村里一有演出,文化廣場就會熱鬧非凡,老老少少的居民們早早就從家里趕過來搶個好位置等待演出開始。“文藝晚會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讓我們更好地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居民陳女士說,居民在享受文化生活的同時,也開始走上文化戲臺,自編自導自演節目,居民在自娛自樂中提高了身體素質,還融洽了鄰里關系。
中賢二村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傳達了正能量,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新氣象。“我們村歷來鄰里和諧,民風淳樸,書香悠悠,每年村里都有七八個孩子考上重點大學。”何長煌說,村里開展各種新穎的文化活動,不僅讓鄰里感情更加深厚,也讓居民們摒棄了陳規陋習,和諧了社會風氣。村里注重傳統文化傳承,做好文化傳承,更好地喚起村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提高村民的人文素質,濃厚的文化氛圍影響了學子們。在改造過程中,尊重歷史習俗,以“文武相輔、忠賢雙全”為設計主題,對廣場周邊進行重新規劃,劃分為廟宇中心區、文娛休閑區等功能區,對其進行合理的改造,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
相關鏈接:
海口:心肺復蘇公益活動啟動 學生免費接受急救培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