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結婚后就被期待退出勞動力市場,轉而去承擔家庭內部的角色。像雪乃這樣的職業女性不愿為婚姻、生育放棄事業,選擇晚婚或者不婚。
調查顯示,許多不愿結婚生子的日本人享受單身生活輕松自在,不愿背負“婚姻包袱”。
研究者說,在傳統的日本家庭里,結婚、生子、撫養孩子、贍養父母是捆綁在一起的。對已婚人士、特別是女性來說,婚姻是很多事情被打包在一起的包裹,甚至是個包袱。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經濟常年低迷,好的就業機會減少,男人結婚后很難像過去一樣獨立完成養家糊口的重任,這就使“家庭主婦”身份的吸引力逐漸下降。經濟獨立甚至寬裕的女性更不愿辭職結婚了。
【一個人的感覺可能太舒服了】
一名叫近藤(音)的40多歲工薪族告訴記者,他還沒有結婚,感覺緣分一直未到。
他說:“工作太忙應該是借口吧。一個人的感覺可能太舒服了。如果可能的話還是希望結婚。”
一些日本朋友告訴記者,對于日本男性而言,結婚意味著每個月的工資要全部上交老婆大人,辛苦工作一個月只有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左右甚至更少的零花錢。
這是因為日本人結婚時會開一個夫妻共同賬戶。丈夫的工資存入共同賬戶,由妻子來掌控一家的開銷和老公的零花錢。
記者聽到過一些日本已婚男性就此的抱怨。許多日本單身男性因此不愿結婚,更愿享受一個人輕松、自由的生活。
【“沒有單身店鋪會死”】
談到目前許多商家為單身消費者提供的服務,近藤說:“沒有這些店家我會死的。沒有面向‘單身族’的店家的話,會感覺不便。之前在仙臺時有的店家拒絕單身人士,感覺有點不爽。”
“單身經濟”在日本日益盛行。單身餐廳、虛擬伴侶等提升了“單身族”的生活品質。
而“極簡主義”某種程度上引導日本人降低了物欲。
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店鋪的興起代表去除消費主義干擾、回歸本質的思潮。日本很多年輕人逐步接受了“不攀比、將有限的收入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別人眼光里”的生活原則。
近藤說,在東京等大城市,年輕人晚婚的情況比較多;而在小地方如他老家靜岡縣,他認識的同齡人基本都已結婚。
【兒女“低欲望” 父母真發愁】
面對“低欲望”的兒女,日本家長有點急。
家住東京的山崎女士說:“這對我來說是切身的問題。我家有兩個女兒,年齡有點大了,現在還沒有結婚。沒結婚的原因一是緣分沒到,二是感覺自己一個人也能生活得很好、更輕松。”
她說:“不過作為父母,希望孩子早點結婚的心情還是很強烈的,所以總想著為孩子們創造些機會,希望他們趕快結婚。”(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為街采視頻截圖。)(新華社客戶端)
?
?
相關鏈接:
美國日本炒作半島核問題“中國責任論” 罔顧事實
日本成功進行超小型衛星量子通信實驗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歐日程滿 “醉翁之意不在酒”
日本九州連降暴雨死亡人數升至21人 超過20人失聯
日本核機構被曝長期不當管理核物質容器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