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內外兼修靚椰城 顏值蝶變最動人
民本理念融入城市改造助推海口“創衛”成功
整治后干凈整潔的龍舌坡路。黃一冰 攝
新建的夜市豐富了市民夜生活。張俊其 攝
“在社區住了幾十年,做夢都沒想到變化這么大。”看著原本臟亂的家門口經過改造變身花園式社區,83歲的市民黃昌榮開心地豎起大拇指。隨著總量為2434條的背街小巷和多條主干道改造提升完工,走在大街小巷上,人們欣喜發現,城市更漂亮了,道路更通暢了。
“海口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7月14日,來自全國愛衛會的這則消息刷爆海口人的朋友圈。回首創建歷程,全市上下萬眾一心,以有志必成自勵,效愚公移山之舉,堅持將民本理念融入到城市改造提升的每一個細節中,共創共建共享,久久為功實現全域全面蝶變,打造和諧宜居有溫度的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
如今的廣場路成為市民健身游玩好去處。黃一冰 攝
內外兼修?刷新城市顏值
面對基礎設施、環衛保潔等存在歷史欠賬較多的現狀,海口“創衛”始終將改造優化街巷,提升保潔作業水平作為改善市容環境的重要抓手,刷新城市生態顏值,營造更加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環境。
走進園內里社區,平坦整潔的石磚路上,基本看不到丟棄的垃圾,居民平時的生活垃圾都放入了路邊綠色的垃圾桶里。電動車整齊停在路邊,居民在自家門口或喝著下午茶或三五鄰里聊著家常。“現在社區真是太漂亮了,一步一景,許多市民游客都慕名而來。”?居民林晉福開心地告訴記者。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原先破損的墻面全部美化,路邊的綠化帶疏密有致,車輛停放標線規范有序,天空雜亂的電纜線揮別“蜘蛛網”,節能路燈照亮出行路,健身休閑場地更是點亮宜居生活。2434條背街小巷升級改造的完工,精心疏通了城市的“毛細血管”,激活了城市的交通,提升了生活愉悅度和幸福感。
在扮靚城市顏值的同時,海口注重加大保護老城區力度,科學規劃統籌推進,留住海口城市“基因”,打造歷史文化街區。培龍市場后街通過升級改造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特色美食街等“組合拳”,美化環境,規范秩序,提升品位。
“這么多年,從來沒有看見這條街這么美過。”年過60的符小玲說。千年古城墻下的美食街已經顯露真容,培龍市場后街入口處立著紅色的高大門樓,公共通道鋪上了青石磚,兩側的多層建筑立面一派瓊北古建筑風格,打造集休閑娛樂、餐飲美食、購物消費為一體的古城文化特色美食街。
在“創衛”工作中,包括忠介路、培龍市場后街、宗伯里一橫街等一批古街巷的集中整治和“修舊如舊”地改造,讓歷史悠久的府城歷史文化街區重新煥發了活力,而海口另一張歷史文化名片——騎樓老街同樣在久久為功的“創衛”過程中實現蝶變,成為遠近聞名的海口文化地標。
居仁坊經過整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黃一冰 攝
如今的濱海大道路面干凈整潔,交通井然有序。黃一冰 攝
民本理念?讓生活更舒心
海口開展“創衛”工作,始終瞄準市民生活痛點,著力補齊城市公共設施短板,改善公共服務供給質量,構建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走進義龍橫路,入口處豎立著醒目的提示:龍昆上村便民生活一條街,這里是龍華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示范點。該便民生活圈,提供水果、日用百貨、縫補衣服、擦補鞋等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數十種相關業態,可以輻射龍昆上社區、義龍東社區等周邊數千居民。
龍昆上村因地制宜打造了便民生活圈,積極吸納流動攤販和低收入困難群眾,讓其入店經營有了穩定的生計。“以前我在附近擺路邊攤,風里來雨里去,收入不穩定,現在生意穩定顧客盈門生意好了,日子比以前好多了,特有成就感。”進駐便民生活圈的“謝一勺鹵味王”餐飲店老板謝華飛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期待。
對于攤主林月芳來說,農貿市場改造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她所在的白龍農貿市場,改造好的市場地面干凈清爽,攤位有序,里面人群攢動,人聲鼎沸。功能分區清晰,市場設置水產攤位、熟食攤位、鮮肉攤位、蔬菜攤位、禽肉攤位等560個攤位。
“我在這里買菜十幾年了,真沒想到市場會變得像現在這么干凈,不僅讓顧客逛得舒心,我們賣菜的看著也開心。”攤主林月芳說。目前,全市39家農貿市場改造完成,改造后的農貿市場新增面積約3萬平方米,相當于新增10家農貿市場面積,增加輻射人口35萬。
海口將民本理念融入“創衛”全過程,積極謀劃小街小巷改造、城區道路、市政設施配套、園林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項目256個,項目總投資118.7億元,著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將民生工程做實;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39處,特色餐飲街(區)10條,改造老舊市政主干道路51條,打通“斷頭路”64條,改造城市積水點24處,集中對國興大道、椰海大道等主要道路和西海岸帶狀公園、萬綠園等主要公園及小游園、天橋等23個門戶景觀改造提升,完成192條道路和12個小游園園林綠化美化工程等。
金牛路的公廁走起“高大上”道路。黃一冰 攝
通過加大美化綠化,濱江路綠意盎然。黃一冰 攝
創新機制?助推產業升級
城市革新,發展就是硬道理。海口“創衛”順應市民建設美麗家園、共享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是全市歷史上范圍空前、力度空前的社會總動員,帶動了海口從市容市貌到干部作風的轉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心思進、人心思干的良好氛圍,實現“創衛”和經濟發展相互促進、齊頭并進的局面。
高新區美安科技新城探索“極簡審批”,投資項目從準入到竣工驗收審批事項由48個減少到14個,從簽定協議到開工時間由國家規定的一年縮短到45天,2016年11月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反饋意見肯定海口“極簡審批既充分落實了企業的自主權,又改變了過去重審批輕監管的局面,找到了企業發展與政府監管的最大公約數”。
尤其讓人矚目的是,海口開啟“創衛”模式后,發展環境日益優化,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源頭活水”。通過園區招商、產業鏈招商、大項目招商、點對點招商,華信、中遠海運、萬達等500強企業布局海口。
以去年12月開業的海南省首座萬達廣場——海口萬達廣場為例,該廣場總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其中購物中心15萬平方米,引進萬達影城、萬達寶貝王、大玩家、盛盛百佳匯、蘇寧易購、優衣庫、拉夏貝爾等7大主力店,品牌涵蓋服裝、餐飲、娛樂、體驗、休閑等各個業態,已進駐的212個品牌中,有34個品牌首進海南,186個品牌首進秀英,將為海口市民帶來一個全新的生活中心、消費中心、體驗中心,同時創造了近3000個穩定的就業崗位,每年將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會推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實踐證明,具有海口特色的“創衛”模式,已成為統籌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重要引擎,成為海口這座省會城市蛻變和崛起的強大動力。在“創衛”工作的帶動下,海口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三年保持在25%以上,位列全國35個大中城市前列,投資總量在全省占比提升到34%;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提升到32%。
目前,海口著眼常態、創新機制,“創衛”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先后出臺《海口市愛國衛生管理辦法》《海口市公共場所衛生管理辦法》《海口市城區“門前三包”管理辦法》等20余項城市衛生管理法規、規章,使“創衛”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了有效的常態化管理機制。同時,建立城市環衛長效管控機制,創新推行“公安+城管”聯合執法,實現行政處罰到刑事處罰無縫對接,全天候、無死角的街道治安和市容市貌管理巡查工作成為新常態。設立市政府12345綜合服務專線、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監督中心以及“城市管家”等平臺,市民反映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充分調動了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
記者曹馬志
(海口網7月15日訊)
?
?
相關鏈接:
海口市教育系統推動"創文""創衛" 校園綻放文明之光
讓“創衛”春風常綠椰城
海口:創衛錘煉好作風 苦干實干贏民心
“創衛”讓海口更美麗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