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找外地的”“可以輕度殘疾,但屬羊的絕對不行”“連房都沒有,也敢來相親?”日前,有媒體報道,在北京中山公園、天壇公園,一些替兒女找對象的大爺大媽,如此開出條件。隨后,媒體總結出的“中國式相親鄙視鏈”火了,比如在北京,“京籍京戶”“中心城區及教育高地房產”“男性海歸”“女性本科”,被認為是相親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指標。
為什么屬羊的絕對不行?原來,“十羊九不全”。對此有網友反駁:屬羊的吃你家草了?“十羊九不全”早被證明為荒誕不經,時至今日,一些老人仍奉為圭臬,不能不讓人悲哀。
可憐天下父母心,老人要求“門當戶對”,無可厚非;希望孩子有個穩定而可期的未來,更是無可非議。但是,將愛情物化,將婚姻商品化,未免短視。畢竟,明碼標價的婚戀因過于功利化而行之不遠,更難以抵達幸福。
但是,該不該大肆嘲笑和鄙薄那些老人?與其嘲笑,不如抱有理解之同情,或同情之理解。這種價值觀因過于陳腐而脫離現實,那些老人之所以抱住不放,無非與個體體驗有關,或人生經驗有關。同時,他們之所以生發逼婚焦慮,也是替子女考慮,只是方式未必對頭。
不必鄙薄那些老人,更不必把“相親價目表”當回事。原因很簡單,其一,有多少年輕人會按照“相親價目表”相親?當今之世,無論80后還是90后,的確越來越務實,但是務實不等于現實,調查我們身邊人即知,幾乎或者根本就沒有年輕人拿“相親價目表”說事,該戀愛愛戀,該結婚結婚,哪怕奉行不婚主義,也不會咬定什么“可以輕度殘疾,但屬羊的絕對不行”。
其二,這種相親模式通常只是為人父母的“自作主張”,孩子未必知情,更未必認同。一般來說,年輕人較有主見,也更懂得什么是心心相印,知道該怎么把握真正的感情生活。對于父母如此“操辦”,他們往往一笑了之,陽奉陰違。畢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似已越來越沒有市場了。
其三,如此相親,成功率不可能高。一項調查顯示,相親角的成功率不足1%,即便再高些,也微不足道。這足以說明純粹交易式的婚姻,很難建立牢靠的關系。稍作思考便會明白,無論父母還是子女,像打算盤一樣算計婚姻,怎么可能贏得信任、彼此信賴?
著名作家梁實秋說過,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乃是人間無可比擬的幸福。婚姻不能沒有物質基礎,更不能沒有感情基礎。明碼標價的婚姻不可能幸福,故此,那些錙銖必較的婚姻市場,不怎么靠譜。但是,不必太把“相親鄙視鏈”當回事。有人認為相親角的婚姻市場,只是一些老人打發時間的“社交”方式,不管是打發時間還是焦慮子女婚姻,對此這些老人,我們理應理解多過抨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