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組隊前來挑戰自我,包括奧運冠軍在內的世界泳壇好手都曾爭相體驗,讓渡江節成為武漢的一張靚麗城市名片。
       
     您當前的位置 : 體育新聞>體育快訊>

    武漢渡江節:“玩水”玩出的城市名片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7-19 10:10
    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組隊前來挑戰自我,包括奧運冠軍在內的世界泳壇好手都曾爭相體驗,讓渡江節成為武漢的一張靚麗城市名片。

      新華社武漢7月16日電 武漢渡江節:“玩水”玩出的城市名片

      新華社記者李勁峰

      終于橫渡完長江江面水域,14歲的程楷哲摘下泳鏡,甩干水珠,靦腆地說:“實在累,但也很爽。”即將讀初二的程楷哲,不僅是16日橫渡長江的5000多名挑戰者之一,也是今年橫渡長江中年齡最小的選手。

      幾乎每年的7月16日,都是江城武漢的歡慶節日。作為我國全民游泳健身周主會場,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組隊前來挑戰自我,包括奧運冠軍在內的世界泳壇好手都曾爭相體驗,讓渡江節成為武漢的一張靚麗城市名片。

      暢游長江:就像小鳥從鳥籠飛到天空

      “游泳這項運動,各地方語言中都有不同表述,在武漢叫‘玩水’,體現出武漢市民打心底對游泳,尤其是暢游長江的喜愛。”武漢市游泳協會會長王武說,這種對在江水中游泳的喜愛,源自于武漢的自然地貌與生活條件。

      王武說,最初大量碼頭工人需要下水系解船只纜繩,或打撈落水貨物,游泳是他們的必備技能;生活在武漢“火爐”的居民,過去自來水供應不足,下江游泳是他們洗澡、避暑的最佳選擇。

      據武漢市游泳協會介紹,武漢市在1956年舉行首屆橫渡長江游泳競賽,由此橫渡長江就成為武漢市固定的一項群眾性活動。

      自1972年首次橫渡長江后,“老武漢”陳瞬念就癡迷上在寬闊江面上劈波斬浪的痛快淋漓。尤其在退休后,他每年無論冬夏,都要橫渡長江上百次。

      “橫渡長江的核心是在大自然中挑戰自我,大風浪中強健體魄。”63歲的陳瞬念說,過去橫渡長江都是綁上個木桶或輪胎,各個學校、工廠、機關都組成方隊下水,由此結下很多興趣相同的游泳好友。他說:“游完長江后,很多習慣在泳池中游的朋友,都會感慨自己像一只小鳥飛出鳥籠,翱翔在天空中。”

      水急漩多:渡江是勇敢者的挑戰

      相對于泳池中的伸展身手,在流速超過每秒1米、充滿各種漩渦急流的長江中,要橫渡過直線距離約1.2公里的江面絕非易事。加上長江中游泳溺亡事故時有發生,讓這項運動成為“勇敢者的挑戰”。

      “此前就有外地游泳愛好者第一次來游長江,下水不久就被水流沖回岸邊。王武說,橫渡長江不僅要有過硬的游泳技能,更需要一些技巧才能安全、順利完成。

      基于安全考慮,組委會要求參加渡江節搶渡賽選手靜水400米測試成績不超過6分鐘。群眾橫渡選手,泳池內測試400米蛙泳不能慢于10分鐘,且參加方陣集體合練不能少于8次,增強團隊互助配合度。

      盡管參賽有門檻限制,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各地群眾參與的熱情。有限的參賽名額中,外地游泳愛好者,甚至外國專業選手數量越來越多。今年渡江節中,個人搶渡賽就有12名外國運動員參賽,5000人的群眾橫渡規模中,就有超過2000人是外地選手。

      渡江傳承:亟待“長江后浪推前浪”

      在長江江面,一覽武漢“長江主軸”的兩岸城區景觀精華,感受“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愜意,讓武漢渡江節具有獨特的魅力與城市印記。然而這項傳統群眾活動,在新時期也遇到不少挑戰。

      線路相對單一,安全保障限制導致參賽人數規模有限;獨生子女背景下,敢下長江的越來越少,橫渡長江群眾主體多是老年人……一系列因素導致渡江節受關注度有所下降。

      “武漢渡江節面臨著重重挑戰。”王武直言不諱,尤其是市場化程度不高、基礎設施不足、活動時間受限等因素,讓這項活動與當前體育產業發展和群眾健身需求有所脫節。

      為此,武漢市渡江節組委會,在今年首次啟用電子芯片計時系統,同時探索增加高校大學生橫渡方隊數量。從2009年開始每年投入數百萬元,武漢市由政府買單為中小學生提供暑期免費游泳服務;安排專業教練每年為2000名青少年免費培訓游泳技能,培育游泳運動后備群體。

      武漢市體育局局長王沈順說,武漢渡江節組織者將借助專業機構對橫渡長江的基礎設施、路線設置、辦賽方式等方面進行系統規劃,增強橫渡長江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讓渡江節這張城市靚麗名片在“長江后浪推前浪”中,更好地發揮帶動全民健身、凝聚城市精神的作用。

    [來源:新華社] [作者:龔媛媛] [編輯:楊海成]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