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法治文化與本土文化相結合,歌手在為村民們演唱具有黎族風味的普法知識。記者 胡麗齊?攝
群眾從被普法到主動咨詢,村村都有法律顧問,用朗朗上口的黎歌唱出禁毒歌詞……7月18日下午,海南省司法廳組織的普法工作宣傳巡回采訪團,來到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重合村委會,對昌江獨特而接地氣的普法方式留下深刻印象,也獲得當地群眾的紛紛點贊。
轉變:從被普法到主動咨詢
在昌江縣七叉鎮重合村委會法律顧問咨詢現場,律師在為村民答疑解惑。記者 胡麗齊 攝
“律師,已故的繼父的承包土地目前全部由我同母異父的弟弟掌握,我想問我有權繼承嗎?該怎么辦?”7月18日下午,在昌江縣七叉鎮重合村委會法律援助處,重合村村民符先生向律師闡述自己的疑惑。符先生說,他共有9個兄弟姐妹,其中有同母異父的兄弟,也包含繼父原來的孩子。但目前繼父的承包土地均被同母異父的二弟掌握,他與另一位已故的同母異父的侄女從2003年起便為過世繼父的承包土地問題而煩惱,多次與弟弟溝通無果。“因為都是親戚的原因不想把關系弄僵,得知這里可以免費咨詢,所以我也想來試一試,聽一聽律師的建議。”
對村民符先生的問題,海南天賜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同時也是該村的農村法律顧問的周正凡耐心的講解道,“這個問題分三種情況來解決,一是在所有涉事方自愿的情況下,可以由村委會和鎮司法所協調解決;二是根據相關情況按土地繼承法處理......”
“律師平時還會幫助我們起草審核村規民約及為征地拆遷等問題提供法律意見,有效的化解了矛盾和糾紛。”昌江縣七叉鎮重合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邢李斌表示,兩年來,該村經過農村法律顧問和黎歌普法等各方面的協調,村民的心態發生巧妙的變化。“從被動普法到主動咨詢,從以拳頭分勝負到利用法律化解矛盾,也正是這些變化,才將重合村由原來的問題村莊蛻變為平安和諧村莊。”邢李斌說。
據了解,2015年以來,該縣組織法律顧問下村2400人次,解答法律疑難問題5000余次,發放各類法律書籍72000多份,共化解480余宗矛盾糾紛,切實打通了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目標。
突破:實現村村有法律顧問
農村法律顧問在給村民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方面的相關法律知識。記者 胡麗齊攝
昌江縣司法局副局長劉凌告訴記者,2015以來,農村法律顧問工作的宣傳、培訓、辦公等配套工作經費列入縣本級財政預算,安排“農村法律顧問”業務經費28.8萬元,初步建立了政府購買法律服務與適當對農村公益性法律服務進行經濟補償的經費保障機制。
同時,該縣通過遴選工作經驗豐富的律師、法律工作者和司法行政人員,充實到全縣80個村(居)委會,實現“一村(居)一法律顧問”的目標。“我們目前具有職業資格的律師只有5人,因此,進一步擴大農村法律顧問工作是推進基層依法治理的硬抓手和突破口。”劉凌說,法律顧問除每月定期進村開展服務外,還結合各自實際,采取電話咨詢、上門服務、約定服務等多種形式滿足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提高群眾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水平。
亮點:法治文化與黎族文化相融
“珍惜生命禁毒品,戒毒歌謠大家吟。鴉片冰毒海洛因,樣樣都是白骨精......”一句句朗朗上口的禁毒歌詞,結合黎歌悅耳動聽的曲調,18日當天下午,在昌江縣重合村委會的戲臺旁,村民們一邊欣賞臺上賞心悅目的表演,一邊和著熟悉的曲調哼上幾句。
村民趙權對此普法形式表示稱贊,他說利用村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講解法律知識,不僅提高村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村民傳唱的過程中,讓更多人了解和接觸到法律知識。“村里有些老人既不會說普通話,識字又少,講再多都不比這樣一曲歌帶來的效果大,在提高我們的法律意識,同時也增加了我們的娛樂活動。”趙權開心地說。
據了解,昌江縣將普法工作和挖掘本土黎族文化相結合,利用哥隆歌、黎歌等貼近群眾、貼近基層文藝載體把黎歌普法寫入普法規劃,通過巡回文藝演出的形式在春節、“三月三”等黎族傳統節日向黎族地區群眾宣傳禁毒、禁賭、旅游等法律知識,為群眾獻上一場場別開生面的視聽法治文化盛宴,讓法治扎根基層。
?
相關鏈接:
昌江男子以幫人辦理提前退休為由 詐騙46萬元獲刑6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