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山家的新房。
7月的海口,雨季來臨。19日,細雨拍打著綠葉,微風帶來田野的清香,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在甲子鎮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從甲子鎮鎮政府出發,沿著蜿蜒的村道前行,不足10分鐘,一棟白色的小平房映入眼簾,這便是甲子鎮甲新社區福山村村民林書山的家。
“林大哥,我們來看你了!”一聽有客人到來,正在照料黑山羊的林書山趕忙放下手中的活,來到房前,熱情地為大家搬凳、倒茶。“前幾天,我家的母羊剛生了兩只羊仔。等羊仔長大了,可以賣個好價錢。”林書山滿臉笑容地告訴記者,住著新樓、養著肥羊、領著工資,“生活太美好了!”
?
林書山每天都要細心查看羊的生長狀況。
這位感嘆生活美好的老農民曾經卻對生活失望不已。“我妻子有關節炎,腿腳不便,干不了重活。兒子患有殘疾,一直未找到工作。”今年已63歲的林書山說,之前,全家居住在一間小瓦房內,主要的經濟來源是他每月打零工賺來的數百元,平常依靠親朋好友接濟艱難度日。“以前生活很苦,有時一包榨菜就是全家的一頓下飯菜。”林書山回憶著曾經的苦日子,眼眶濕潤,“當時對生活沒有了信心,感覺未來一片黑暗。”
一項項“私人訂制”的扶貧政策重燃起了林書山心中對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據介紹,林書山被列為甲子鎮的扶貧對象后,政府出資7萬元進行危房改造,讓他住進了新房。還為他提供了“長短結合”的幫扶措施。短期來說,政府幫扶了200只雞、5只羊,可在年內銷售并獲利;長期而言,政府幫扶了1只黃牛和100株橘子苗,其中黃牛可長期養育生小黃牛,橘子苗種植三年即有收成,每年可獲利上萬元。并且多次邀請農技專家來到林書山家中,一對一傳授養殖技巧,為他發展養殖業提供技術保障。“每逢節假日,政府工作人員都會來我家看望我,了解近期情況并鼓勵我早日脫貧。”林書山說,一句句暖心的話語讓他充滿了能量,迫切希望通過雙手的打拼摘掉頭上的“貧困帽”,創造幸福美滿的新生活。
去年,經過甲子鎮鎮政府的積極協調,林書山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在一家工廠當搬運工,每月固定工資1400元。林書山的兒子也走出家門,在鎮上的一家餐館打雜,每月有一千多元的工資。“我辛苦養育的200只雞賣出了1萬3千多元,黑山羊生了兩只羊仔,100株橘子苗已種下。”林書山說,如今,他們一家已成功脫貧。未來,他計劃通過貸款建立一家養雞場,讓周邊的貧困戶都來合作,“抱團取暖”,一起用汗水換取財富,用勤勞脫貧致富。
“我還要再努把力加把勁,朝著自己的致富夢前行。”林書山笑著說。
記者劉杰 攝影報道
(海口網7月19日訊)
相關鏈接:
海口加速推進152個“預防接種”點位 預計8月底實現全鏈接·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