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現金出門,讓錢包“減負”,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消費形成大量的支付需求,二維碼支付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追捧,與此同時,大到超市商場,小到街邊攤販,越來越多的交易場景正在被二維碼支付所占領。
隨著監管的松綁,當微信、支付寶這兩大支付巨頭風生水起之時,越來越多的銀行也重新推出自己的二維碼支付產品,與此同時,銀聯同樣開始布局二維碼支付。如今,移動支付市場兩強相爭的局面尚未因為其他入局者而被打破,不過,無論如何,消費者已經可以坐享無現金支付的便捷。
A “無現金支付”風行
“我已經有將近半年沒帶過錢包了。”作為一個喜歡嘗試新事物的90后,小路算是本地較早的全面開啟無現金支付生活的踐行者。不過,最初當一些商家并沒有習慣非現金方式付款時,小路拿著手機進行消費偶爾也會碰壁,而如今,路邊的小攤販都開始使用二維碼了,小路已經不用擔心無法使用手機付款了,請朋友吃飯、逛商場買衣服、去超市購物、寄快遞、打車、買菜……在這些日常消費場景中,沒有什么場景的支付方式是一個二維碼和一部手機解決不了的,而二維碼支付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首選,這與支付巨頭們的助推不無關系。就在今年3月5日,支付寶推出獎勵金、翻倍機制和集中抵扣規則引人注目。5月18日,微信同樣亮出鼓勵金,每天分時段限量發放。這場競爭的結果可想而知,商場、餐廳、便利店、菜市場,到處貼著醒目的二維碼,掃碼支付一發不可收。來自艾瑞咨詢的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99萬億元,到今年一季度,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已經突破20萬億元。
事實上,在大多數的商場柜臺或商鋪、攤販的手中,都有著至少兩個二維碼,一個支付寶,一個微信,有的甚至還會出示美團、大眾點評等團購網站以及銀行等機構的二維碼。
“移動支付確實方便,我根本不用擔心收到假幣,客戶不用等待我花時間找零錢,效率大大提高,也省得我收取一大堆零錢之后,還需要去銀行存款點鈔。”水果攤販老范向記者歷數了二維碼支付為他帶來的好處,他告訴記者,對商家來說,不管是微信還是支付寶,申請還是挺方便的,除了提現需要一定手續費,其他費用基本沒有,比起能享受到的便捷性而言,他更愿意承擔這部分費用,而大部分時候,他也會通過二維碼轉賬或者消費,這在一定程度上免去了提現的繁瑣。記者了解到,如今,在老范的攤位上,通過手機支付的客戶已經超過七成,且還有越來越多的人被這場“無現金革命”所吸引。
B “銀行系二維碼”難敵支付巨頭
2014年春節,余額寶和微信紅包橫空出世,炙手可熱,賬戶綁卡的閘門突然打開,虛擬賬戶資金通過二維碼進入線下消費場景。這場互聯網金融創新來得太快,以至于監管層開始擔心金融體系會否失控,當年3月,央行便緊急叫停二維碼支付。就在二維碼支付被叫停的這一段時間內,銀行機構借助二維碼掃碼拓展支付市場的道路同樣被徹底堵死,不過,互聯網系二維碼支付卻并未因此而銷聲匿跡,而是迅速成長并占據市場。
就在去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的征求意見稿,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意味著央行首次官方承認了二維碼支付的合法地位。
而由于監管壓力錯失市場先機的銀行業二維碼支付,在兩年多之后才姍姍來遲。去年7月中旬,工行高調推出“工銀e支付”,成為自兩年前央行叫停二維碼支付以來,首家正式進軍二維碼支付市場的國有大行。去年11月初,建行也正式上線了二維碼支付產品。與工行將二維碼支付加載在融e聯上不同的是,建行的“龍支付”附著在手機銀行之中。幾乎與建行同一時間,民生銀行也上線了二維碼支付產品。直至目前,多數銀行均開發了自己的二維碼支付產品。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大銀行的二維碼支付產品多數支持多碼合一付款,使用微信、支付寶等都能支付。
不過,省內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至少從本地來說,目前大部分銀行合作的商戶規模仍然較為有限,而微信和支付寶與商戶的合作并無任何限制,在此前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合作商家,市場認可度更高。另外,即便是推出二維碼支付的銀行,多數也都是在其手機銀行APP增加了一個掃碼的功能,使用時并不如微信或支付寶方便。上述人士透露,不少銀行在推出二維碼支付時,依托的仍然為支付寶或微信平臺,“從以上方面來說,銀行是很難超越微信和支付寶的,除非跟這些支付巨頭進行戰略性合作,才會獲得一定盈利空間。當然,銀行二維碼支付的優勢是,可以為客戶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有的銀行二維碼支付過程中,銀行可對原始卡號進行變異處理,隱藏真實卡號信息,并可進行單筆、日累計交易限額管理,且24小時實時支付交易監控。”
易觀智庫最新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中,支付寶占比53.7%,騰訊財付通(微信支付和QQ錢包)為39.51%,兩家共占據移動支付市場超過93%的市場份額。
C 銀聯布局二維碼支付
隨著移動支付爭奪日益激烈,在近日,為了補齊自身短板,銀聯再度發力,聯合40余家商業銀行(多為股份制銀行及地方商業銀行)正式推出了銀聯云閃付二維碼產品,與支付寶和財付通搶占“陣地”。與此同時,銀聯也加入支付寶和微信的“混戰”,并宣布,從6月2日起,消費者在全國40個知名商圈約十萬家商戶,只要使用銀聯云閃付卡、手機掃碼支付,均可享受優惠回饋。銀聯表示,另有近60家商業銀行正在加緊測試并即將開通,年內其他主要銀行也將基本實現全部開通。業內人士表示,銀聯加入掃碼支付可快速彌補其在線下小額支付場景中的缺位,提升客戶黏性,鞏固其在大額支付場景中的優勢。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聯一方面加快探索自身的轉型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與外部伙伴合作的方式不斷推出各類支付產品,這些行動均顯示出其“重返”國內支付市場頭把交椅的決心。與支付寶和財付通主推的“掃碼支付”不同的是,銀聯此前大力主推NFC近場支付方式,這其中包括卡片云閃付以及與蘋果、三星等公司合作在國內推出Apple Pay、Samsung Pay等。
據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士介紹,與掃碼支付相比,NFC近場支付不需聯網或打開某個APP或喚醒屏幕即可實現支付,且由于采用了支付標記化技術,安全性也很高,但是從實踐來看,盡管銀聯也通過各種營銷手段來進行推廣,但效果差強人意。
而此次銀聯是否能夠聯合各大銀行實現逆襲,仍有待市場考驗。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支付寶和微信投入大量資金通過長期的線上線下活動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現在已初見成效,目前二維碼支付市場的格局基本已定,而銀聯這時再去改變消費者的支付習慣,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傳統銀行機構如果只依靠自身的力量取得重要市場占比基本不可能,聯合多家銀行的聚合支付是最好的切入方式。不過,讓人難以否認的是,隨著競爭逐步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更多技術將會被應用到支付領域中,支付領域將會獲得一次新的發展。
據悉,除了在國內的布局,銀聯目前也在力促跨境支付發展,深耕銀行卡持卡人境外消費市場并加碼海外二維碼支付市場的布局,試圖從國內市場分一杯羹的同時,在境外實現對這些行業外競爭者的優勢合圍。
D 安全性存疑 掃碼還需謹慎
不過,“快速掃碼”也像一柄雙刃劍,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記者了解到,除了安全度較高的“銀行系”二維碼支付,不管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或是其他支付方式,“無現金”支付主要有兩種,一是由消費者手機APP自行生成二維碼,提供給賣家掃描。然后賣家通過提交掃描到的消費者信息向消費者的賬戶收取資金。二是消費者用手機APP掃描由賣家提供的二維碼,獲取賣家信息,直接向賣家轉賬支付資金。因此,“無現金”的支付,只是現金交易被“二維碼”取代,通過二維碼信息交互實現了消費者與賣家之間的物資交易。
事實上,自誕生之日起,二維碼支付的安全問題就伴隨著它的廣泛應用不斷發生。畢竟本質上,二維碼就是一串代碼,難辨真偽,而二維碼的偽造手段也相對簡單,一些騙子通過將商家立牌上的二維碼偷換成其他二維碼,欺騙消費者和商家。不法之徒反復誘導消費者掃碼,騙取消費者錢財的案件時有發生。
業內人士提醒商家,真假二維碼用肉眼是很難分辨出來的,要想避免被騙子偷梁換柱,要注意兩點,一方面對自己張貼的二維碼進行及時的維護,在每天生意開張前,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機掃描檢查一下收款賬戶的名字是不是對得上,看看自己張貼的二維碼是否存在被覆蓋等異常情況;另外,在消費者付款以后,及時查看對方的支付憑證或查看手機是否到賬,若沒有實時到賬,就該引起高度警惕。
而從消費者來說,有銀行人士提醒,同樣需要提高警惕,誤掃有陷阱的二維碼,很可能讓自己不小心陷入網絡詐騙。一般來說,各大商場、超市、便利店都有專用掃碼設備,“陷阱”二維碼無縫可鉆,所以安全性毋庸置疑。但是,對于沒有專用設備的商家而言,消費者一旦掃描“陷阱”二維碼,銀行賬號、支付密碼等個人信息就可能被盜取。因此,要加強防范意識,警惕二維碼“陷阱”,盡量去正規商場、合法單位進行消費,不隨意掃描不知來由的二維碼。
?
?
相關鏈接:
男子偷換商戶收款二維碼 輕松獲利上萬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