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追趕超越中的陜西經濟交出“半年答卷”。
繼今年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后,半年經濟數據又一次彰顯出陜西穩健強勁的發展勢態。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長8.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9%……
總體平穩、動力增強、持續向好。盤點那些衡量經濟走向和民生福祉的統計指標,一項項數據,一張張圖表,一條條曲線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砥礪奮進的腳步,是決勝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強省,奮力譜寫陜西追趕超越新篇章的悠揚音符。
主線聚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統發力
今年6月,陜西首個“陜電外送”特高壓工程建設完工。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輸電距離最長的特高壓交流工程——榆橫-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陜電外送”作為陜北能源基地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式,邁向新征程。
能源化工向高端化發展是去產能的方向,也是打造陜西經濟升級版的戰略選擇。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對陜西而言,要一手抓新產能培育,一手抓過剩產能消化。今年上半年,陜西在加快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同時,積極推進先進產能建設,新增煤礦建設規模5040萬噸/年;全省和西安商品房銷售面積分別增長28%和26.4%,去庫存周期分別降至10個月和8個月;印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研究編制PPP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優化企業資產和融資結構;通過取消、停征部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等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加大脫貧攻堅、新產業和城鎮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領域投入。
陜西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應正逐步顯現。上半年,規上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8%,較去年同期加快9.8個百分點,為全省工業穩增長發揮支撐作用;“直供電”讓用電量增長迅速,工業用電量增長12.8%,較去年同期上升5.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0.9%,較一季度加快9.7個百分點;鐵路貨物發送量增長17.2%,較一季度加快7.4個百分點,其中煤炭發送量增長21.6%,日均裝車數高位運行呈常態化。
創新引領
新理念迸發新動能
在楊凌自貿片區,前來注冊企業的群眾和創業者,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完成從身份認證到注冊登記的全過程。從面對面柜臺登記,到在家里遠程辦照,這項連總理都點贊的創新舉措,是陜西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縮影之一。
讓互聯網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創新,正在以全新的姿態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新模式、新業態、新消費不斷涌現,新動能不斷成長。今年上半年,文化產業、旅游業、共享單車等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1%,較一季度加快13.6個百分點,接待境內外游客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16%、28.3%,投放共享單車超過30萬輛;截至6月末,全省“四上”企業數達到1.95萬家,新增391家;限上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1.5%。
4月1日,陜西自貿區正式揭牌。隨著制度創新極大地優化營商環境,自貿區建設平穩起步,市場活力不斷增強,下放省級權限213項,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正式上線運行,新增注冊企業2413戶;全面深化“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新登記市場主體和新增注冊金分別增長38.4%和37.4%;陜西金控、陜西金資兩只專項債券在全國率先獲得核準,“新三板”掛牌企業新增17家,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新增64家;新增3家國家級、1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牽住了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從西安光機所獲批國家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到陜西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掛牌運營,再到西北大學與延長集團的校企研發平臺建立,技術創新不斷為經濟發展蓄能。
實踐探索
夯基筑底謀“破題”
7月9日早上8時,西安北至蘭州西D2651次動車組列車滿載600余名旅客一路向西,駛向蘭州,標志著寶蘭高鐵正式開通運營。至此,我國鐵路橫貫東西最長“一橫”的高鐵大通道全線貫通。
今年絲博會開幕前夕,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與西部機場集團、海航現代物流集團等共同發布《打造“中國孟菲斯”宣言》。
占據高地,才能贏得主動。陜西,堅定了加快改革開放的意志決心,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資金融通平行峰會,成功舉辦絲博會,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總投資額57.18億美元、國內聯合項目合同總投資額13612.36億元;新設外資企業同比增長76.2%,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增長74.7%;西安-阿拉木圖的中亞班列實現每周3列常態化運行,已開行至華沙、漢堡、俄羅斯等歐洲線路,空港食用水生物和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獲批……陜西對外開放鋪展出新畫卷,吸引外資、對外投資、進出口貿易等領域千帆競發,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特色愈見明顯。
展望下半年,陜西經濟增長的壓力依然存在,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應緊盯工業保增長,切實促進工業穩增長促投資措施的落實,加快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力度,從而增加工業增長的支撐力;扭住投資結構不放松,持續加大對高技術產業、文化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投資,助力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持之以恒抓縣域,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好工業穩產促銷,以項目建設為核心,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
?
相關鏈接:
陜西少華山:懸空玻璃棧道引游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