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0日電(記者張尼)近日,一名非洲游客在天安門廣場中暑的圖片在網絡熱傳,“非洲人真的更耐熱嗎”成為網友們熱烈討論的話題。20日,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朱華棟給出解釋。
資料圖:2017年6月5日,海口市民在高溫下“全副武裝”出行。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2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北京召開專題發布會,介紹防暑健康科普、洪澇災害后防疫知識。
會上,當被問到不同種族、體質以及年齡段的人群,是不是在扛暑耐曬能力上有差異時,朱華棟說,中暑在世界各地都會發生。
他進一步解釋說,人的耐熱性有一些區別,任何一個人如果在高溫環境里,第一周時,發生中暑的幾率是最多的,因為這時候人體對高溫高熱高濕的環境是不耐受的。如果溫度持續一段時間,反復的進行適應的訓練,這時候耐熱能力就增加了。如果天氣很快涼爽了,過了兩三周以后,這個耐受性又下降了。
“非洲人發生中暑是一樣的,我們沒有得到確切的數據能說明哪個人種更容易發生中暑。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如果沒有一定的耐受性訓練,基本上任何人都容易發生中暑。”朱華棟強調,對于高溫高濕,人的耐受性有一些區別,但任何人種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都有發生中暑的可能性。
資料圖:2017年5月18日,游客穿著清涼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北京持續高溫,中央氣象臺于17日18時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中新社記者杜洋 攝此外,朱華棟強調,老年人、兒童、一些精神疾患和慢性疾病的人群,如果發生了中暑,死亡率和疾病的嚴重程度比較高,因此這些人群更是要高度重視。
在預防中暑的措施方面,朱華棟介紹說,夏天在高溫高濕的環境里,人們應盡量避免外出,要多喝水,此外還要注意良好的睡眠,飲食要清淡。
對完全室外工作的人群,朱華棟建議要做好防護工作,戴好遮陽帽、穿一些寬松的衣服。如果有一些中暑先兆,如頭暈、頭昏等癥狀,要及時躲在陰涼環境里,避免發生嚴重的中暑。
“如果有些病人出現特別嚴重的情況,譬如抽搐、昏迷、高溫,體溫居高不下就非常嚴重,我們臨床有一個名詞是‘熱射病’,是中暑最嚴重的類型。”朱華棟說,這樣的病人往往都會有一些意識障礙,叫不醒、昏迷,出現抽搐、抽風的癥狀。
他強調,熱射病非常危險,在這種情況下,要第一時間聯系急救專業人員,把病人盡快轉運到醫院。(完)
?
相關鏈接:
中國加強非洲和平與安全能力建設倡議獲好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