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半年后,在北京某國企工作3年的李麗(化名)提出離職。由此,她陷入了官司之中。原來,根據李麗入職時跟單位簽訂的“戶口違約金”協議,李麗應至少服務5年,否則要支付不菲違約金,目前雙方已訴諸法庭。
李麗的遭遇和糾結并非偶然,“北上廣”等城市的戶口是稀缺資源。過去,為了吸引人才,一些大型機關、企事業單位往往開出“給戶口”的條件。對很多畢業生而言,這紙戶口的確有誘惑力——這不僅意味著身份的認同,還對應種種隱形福利,不僅自己受益而且蔭及子孫。一紙戶口,成了一道圍墻,對內是福利,對外是門檻。所以,不問行業、不計待遇“拿戶口”,成為一種現象。
現在,北京等發達城市的戶口越來越緊張了,武漢、長沙、西安、南京、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則競相推出戶口新政,不斷降低高校畢業生落戶門檻,有的城市甚至單憑畢業證書就能立即落戶。如此盛情,體現了一城一地發展振興的急切、求賢若渴的心境。在戶口門檻高企,戶籍與子女教育、與購房、買車資格掛鉤甚密的當下,這樣的熱情具有極強吸引力。但是不是給戶口就真能長久留住人才呢?也未必。
“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不就出現了不少類似李麗這樣的“違約者”么?從單位角度看,他們有違約乃至失信之嫌。但從城市發展角度看,把人的自由和活力捆綁在一紙戶口上,不也是對人幸福感和創造力的扼殺嗎?經濟越發展,人才越流動,戶口的束縛效果越弱。時代在變,人們越來越注重勞動的感受。一個單位也好、一個城市也好,指望單靠戶口以及落戶約定來強行留住人才,顯然是非常不夠的,也是很難實現的。
況且,北上廣大城市戶口之所以值錢,本就反映出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資源和現實需求之間存在極大落差。在上海、廣州等超大型城市已經放寬落戶限制的當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戶籍資源,引進高端人力資源,助推城市發展,才是破題的關鍵。
人才要素是根據“人才環境”的優劣來選擇和流動的。用人單位不能把重視人才狹隘地理解為“給戶口”,而應把惜才、愛才、重才灌注于招才、用才的全過程中。既吸引天下英才來投,又給人才優渥的成長和用武之地。
從長遠看,戶籍改革就是要剝離附著于戶口之上的種種門檻,打破戶籍對人才流動的阻礙,讓人的自由和創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用人單位與其死死盯著“戶口的誘惑”不放,不如多從人才機制的優化上找出路,用最大的誠意招攬人才、成就人才、留住人才。市民生活有歸屬感、對城市認同感,才能更有效的促進城市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