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資本如何流向海外虧損俱樂部
記者 趙新培
中國財團近年來格外青睞海外體育產業,哪怕是常年處于虧損狀態的足球俱樂部。據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至今,我國因并購境外足球俱樂部而流向海外的資本已經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國內資本的異動引發監管部門的警惕,從去年年底開始,商務部、發改委、外匯管理局、央行多部門開始嚴格監管海外投資熱,要求5000萬美元及以上的轉移出境業務須獲得特別批準。
三年150億投資海外足球俱樂部
7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改委政研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表示,有關部門將繼續關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防范對外投資風險,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4年起,中國財團對國外體育俱樂部產生濃厚興趣。2014年7月,合力萬盛國際體育發展公司以800萬歐元的價格購買了荷蘭海牙俱樂部100%股權。2015年9月,萬達以4500萬歐元的價格購買了馬德里競技20%的股權。而發生海外體育并購案異常火熱的時間段出現在2016年,從1月至8月共有10宗入股或收購宣告,其中手筆最大的是中歐體育投資管理長興有限公司以5.2億歐元的價格購買了意大利AC米蘭俱樂部99.93%的股權;其次是蘇寧以 2.7億歐元的價格購買了國際米蘭 70%的股權。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至今,至少有15家海外足球俱樂部的股權被中國資本收購,總耗費資金超過150億元人民幣。
據熟悉體育產業的人士介紹,海外足球俱樂部很少有經營狀況良好的,且大多數都處于虧損狀態,甚至瀕臨倒閉。
虧損海外俱樂部緣何也被購買
眾所周知,資本是逐利的,但是中國資本卻紛紛流出國門去購買瀕于倒閉的海外足球俱樂部,接爛攤子,頗令人費解。有市場人士質疑,這種俱樂部連歐洲人自己都經營不好,一個外來企業如何經營得好呢?可是中國資本卻毫不猶豫地將大把銀子扔給外國人,而且大多是自己不熟悉的行業。有市場人士指出,投資是需要回報的,大手筆購買處于虧損狀態的海外足球俱樂部,打破了資本逐利的本性,其投資動機值得懷疑。
7月18日晚間,央視新聞1+1欄目重點關注中企對外非理性投資。主持人白巖松提問:“蘇寧集團出資2.7億歐元控股國際米蘭,后者已連續五年虧損,總虧損額達2.759億歐元,這樣的收購究竟是為了什么?”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表示:“如果是企業自己的錢干什么都可以,問題是錢不是自己的。這些機構境內負債率很高,他們拿著從銀行借來的、從其他金融機構融來的錢,在國外揮霍、購買資產,在境外投資一旦失誤,這會增加境內的金融風險,給他自己貼金。”此前,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上就曾指出,去年一年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了很多足球俱樂部,其中不乏在直接投資的包裝下轉移資產。
海外豪購是否該向股民解釋
上市公司購買海外足球俱樂部更引發投資者質疑:是否經過全體股民認可?是否向股民進行過解釋?據了解,目前A股公司中參與海外足球俱樂部收購的公司還有奧瑞金、棕櫚股份、雷曼股份。
蘇寧控股集團副總裁孫為民回應稱,“我也看過了央視的報道,蘇寧對國家的對外投資產業政策堅決擁護。蘇寧的產業戰略始終是立足于國內市場的發展,海外市場的拓展是服務于國內市場發展的需要。”孫為民也強調,在運營蘇寧國內足球俱樂部的基礎上,公司投資國際米蘭,“一方面是為了更深入地學習國外經驗,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和訓練體系,提升國內足球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依托國際米蘭提升蘇寧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有力帶動蘇寧零售網絡的海外拓展,把中國制造的產品更有效率地帶到海外。”
多部門嚴格監管海外并購項目
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海外投資熱的風險,其中多次提到體育產業非理性投資。去年12月,發改委、商務部、央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連續發布通告,表示已經密切關注到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今年2月21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就提到了部分企業非理性投資海外體育俱樂部一事。在對外投資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部分企業對外投資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有的企業開展非主業、非理性的大額對外投資,盲目投資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隱患。為此有關部門果斷采取措施,積極進行引導,并按有關規定對項目的真實性、合規性進行審核,使企業對外投資更加審慎、更趨理性。
今年3月,央行高官也連續“喊話”海外投資。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發布會上表示,對外投資其中不乏有一部分過熱的情緒,以及與我國對外投資的產業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資一些體育、娛樂、俱樂部,對中國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同時在外面還引起了一些抱怨。因此,進行一定程度的政策指導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成效的。
有觀察者發現,對于中資并購海外體育產業,外界的態度悄然發生著變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