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甘孜7月23日電 題:四川藏區道孚民居轉型迎客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在四川省流傳著一句話:“到了藏區不去參觀道孚民居,就如同到了北京未去長城一樣”。
兩岸記者四川行聯合采訪團日前來到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探訪該縣民居轉型發展民宿的致富之路。
資料圖:油菜花田間,藏族同胞騎著馬兒賞花。劉忠俊 攝
85歲的余世明從成都來道孚縣定居已有約40年。曾在道孚縣農業局做財會工作的他,退休后靠民居收入,“生活比以前更好”。
余世明所指的民居在當地俗稱“崩科”,又稱“木楞子建筑”,是道孚縣極具特色的建筑,如今被當地許多居民改造為民宿和農家樂。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道孚縣,是川藏線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樞紐。該縣原是四川林業大縣,約20年前停止砍伐天然林后,當地大力發展旅游業,余世明家的民宿生意也從那時開始。
余世明家的“崩科”,用圓木做整體骨架,前面及側面用圓木對劈,橫向堅排,兩頭互相咬合;室內精雕細鏤,描金繪彩,陳設典雅。除客房外,還有經堂,融漢藏文化于一體。
道孚縣宣傳干部擁青告訴兩岸記者,這種民居的大框架費不了多少工時,親朋好友都會來幫忙,直至房屋建成。但民居修建最復雜的工序是室內裝修,因為是技術活,親朋好友幫不上忙,而且時間長,花費多。雕刻與繪畫,是道孚民居的精華之所在。
擁青表示,這種民居一般二至三層,高約五至八米。室內每個圖案或圖畫就是一個吉祥物或一個傳說?!氨揽啤钡挠貌募敖Y構,使得民居冬暖夏涼,且防震性能強。
余世明的妻子、73歲的張桂芝告訴中新社記者,她家從2000年開始轉型做民宿生意,目前共有十多間客房,每天房費從50元至150元人民幣不等,年收入可達10多萬元。
“游客來自各地的都有,成都、重慶的最多,香港和臺灣的也有。”張桂芝說,為推動民居發展,當地成立了民居協會,起初成員只有約10戶,現在已發展到150多戶。
“現在路好了,來旅游的人也多了,旺季時每天晚上都爆滿,收入很好?!睆埞鹬シQ,當地政府推動旅游業發展,對她家的生意幫助很大。
據了解,2016年四川藏區實現旅游總收入443.4億元,是2012年的2倍多,年均增長19.5%,接待游客5040多萬人次。旅游業已成為藏區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
海拔約3000米的道孚縣冬天較冷,是旅游淡季,富足的藏族民眾通常選擇冬天到外地旅游。
“我們上半年掙錢,下半年花錢。”曾到過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旅游的張桂芝稱,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希望未來這里的旅游業可以發展得更好。(完)
?
?
相關鏈接:
四川一學霸寢室6人上名校 上下鋪兄弟考入清華復旦?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