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實踐:貴州萬山挖掘“綠色財富”
作者 楊云 羅興
“念好山字經,關鍵在于謀劃?!蓖矍凹磳旃?300余畝油茶,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黃道鄉油茶產業基地內,家住丹陽村的茶農肖友良正在給油茶做林間管護。
昔日的荒山禿嶺,現已是滿目蔥蘢,綠意盎然,漫山遍野生長著茂盛的油茶樹。
“山上是油茶種植基地,山下是油茶加工企業和萬山生態電商園,生產鏈直接對接市場鏈?!毙び蚜几嬖V記者,他成立的丹陽生態油茶有限公司,除了將自家40畝荒坡種上油茶,還帶動了同村300多戶村民以土地入股參與發展油茶產業。油茶樹進入豐產期后,產值預計可達200余萬元人民幣。
記者了解到,把荒坡栽上油茶,萬山區會按畝給補助,掛果后茶農還能獲得銷售收入,以前無人問津的荒坡成了人人爭搶的“金土地”。
在產業結構調整項目政策的推動下,丹陽村整合各類資金建設了油茶產業基地3400畝,有366戶農戶以土地、資金等資源入股參與發展生態產業脫貧。
丹陽村的發展是貴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萬山區利用退耕還林和土地整治項目發展山地高效農業種植,逐步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
借助發展林業生態產業,萬山區大坪鄉甕巖村也變了模樣。
甕巖村因地處偏遠,缺乏產業支撐,僅靠傳統農業種植收入低,不少村民只能選擇外出務工,是典型的貧困村。2015年,村兩委帶頭成立了精品水果專業合作社,將1000余畝撂荒地全部種上桃樹林。今年桃樹掛果,第一批上市的2萬斤大紅桃被慕名而來的游客搶購一空,貧困鄉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桃花寨”。
“我家的3畝撂荒地全種了桃子,光桃子就能賣幾千元?!碑Y巖村精準扶貧戶張銀蓮難掩心中的喜悅。
“合作社帶動了103戶精準扶貧戶參與發展產業,既入股做股東,又賺薪金。按照預計產量10萬斤計算,僅賣桃子分紅一項就可戶均增收近2000元。”甕巖村村主任楊俊介紹說。
甕巖村的變化是貴州林業生態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萬山區科學編制實施林業產業規劃,按區域劃分了10個造林片區,大力推廣竹類、油茶、桃子等經濟林,規范造林技術標準,充實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開展“一對一”全過程技術指導,建成了竹產業基地4萬畝,優質油茶基地3.9萬畝,精品水果基地3萬畝。
萬山區謝橋新區撻扒洞社區,山水環繞,全村85%以上面積被森林覆蓋,環境優美,每立方米負氧離子高達2000—5000個,是天然氧吧。
“好生態是撻扒洞的底氣和財氣,不負青山綠水,贏得金山銀山。依靠這生態環境,我們吃上了生態‘旅游飯’。”撻扒洞社區支部書記蔣秀林感嘆到。
撻扒洞社區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選擇發展生態旅游。萬山官方在撻扒洞社區規劃建設了長壽湖國家濕地公園,完善了停車場、公廁、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撻扒洞成了周邊市民納涼避暑的熱門景點,村民們也在自家院子里辦起農家樂。生態旅游平均為村民增收5萬元。
萬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高菊告訴記者,“萬山改革轉型,首先要擺好‘農門陣',然后學會‘深加工',最后吃上‘旅游飯'。”
“菜籃子、果盤子、茶杯子、油罐子、米袋子'五子登科',生態美起來、農村靚起來、產業撐起來、錢袋鼓起來、百姓笑起來?!辟F州萬山發展的思路更是正在行走的出路。
近年來,轉型改革中的萬山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激活農業林業產業路子,建成了丹陽村、甕巖村、大樹林村、撻扒洞社區等一批農業林業生態產業村,形成了生態建設增長點、農民收入增長點、產業發展增長點。截至2016年底,萬山全區實施生態產業營造林58.5萬畝,有3500多戶農民群眾依靠農業林業生態產業分享“綠色紅利”。
記者一路走一路看,只見山上茶農們正忙著除草追肥,山下大棚里耕農們正忙著分揀蔬菜。精品果園區,家家戶戶更是忙著修枝護苗?!榜R上就到旅游旺季,城里人又要開始品果嘗鮮了?!币荒樞θ莸墓r們一邊修枝一邊告訴記者,“等萬山紅遍時,豐收的萬山會更漂亮!”(完)
?
?
相關鏈接:
貴州向全國十高溫省份送出旅游機票門票打折“大禮包”?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