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人工智能領域公司商湯科技宣布完成4.1億美元B輪融資,引發輿論關注;另一邊,阿里無人商店“淘咖啡”的問世,也曝光了一系列“黑科技”。無論是商湯科技,還是無人商店,背后都指向了一個技術:AI(人工智能)視覺識別。
而來自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也為AI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契機。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定下“三步走”目標: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目前,AI視覺領域多以創業公司為主的視覺識別技術落地哪些領域,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值得關注。專家認為,目前計算機視覺技術還不是很完善,普遍技術差距不大。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崔巖博士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指出,能夠實現行業內技術及應用突破的公司有望成行業的獨角獸。
競爭核心是“大數據+深度學習”
7月11日,主攻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的企業商湯科技宣布完成4.1億美元的B輪融資,創下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單輪融資最高紀錄。
商湯科技主攻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創始人兼CEO徐立表示,資金將用于三方面:一是深化AI基礎技術研發;二是加大產品投入,擴充產品線,同時探索無人駕駛等新領域;三是加強與上下游合作,構建人工智能商業生態。
商湯科技創紀錄的融資額,再度將AI視覺識別市場聚焦起輿論關注,而阿里在杭州的無人商店,則以落地產品的形式再推AI。
7月8日,阿里的零售店“淘咖啡”正式面世,在進一步推廣“新零售”概念的同時,也逐步曝光了一系列AI“黑科技”:一是生物特征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二是結算意圖識別和交易系統,三是目標檢測與追蹤系統。
貫穿這三者的都是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這一技術來自曠視科技(Face++),早在2015年,阿里就與Face++合作推出了支付寶的人臉識別技術“Smile to Pay”。Face++也是一家在計算機視覺,特別是人臉識別技術領域的AI公司。
上述兩起科技領域的大事件,都指向了AI計算機視覺領域。
按照學界術語,這項技術稱為計算機視覺領域和圖像識別技術。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崔巖博士認為,人獲取的信息80%-90%都是通過眼睛。簡單來說,計算機視覺就是要通過視覺技術模擬人眼,讓機器可以獲取數據,然后分析數據,“只要是人眼做的事情,機器都要可以做”。
根據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目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計算機視覺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目前,BAT等巨頭也在布局計算機視覺領域。
學界普遍認為,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最核心的是大數據和深度學習。
市場發力B端成熱潮
技術上的競爭落地于商業,則表現為產品的競爭。2017年是公司推動AI技術落地的關鍵時期,相關公司都在快速鋪建圍繞自身技術的生態和產業鏈,奠定行業地位。而計算機視覺領域中,創業公司最多。
以商湯科技為例,技術應用涉及智能監控,包括行人車輛檢測、行人屬性鑒別、人群分析;圖像識別技術則運用于服裝屬性識別、物體檢測、場景識別、車型識別。
而作為人工智能的主要核心技術之一,視覺技術已經運用在安防、金融、硬件、營銷、駕駛、醫療等領域。
安防領域,如曠視科技與公安部一所合作,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推出“網上身份證”的試點,在辦理一些實名認證業務時,不用實體身份證,只要“刷臉”即可完成。海康威視系統破獲某個搶劫案,采用基于深度學習的視頻分析技術,僅需要不到5秒就可找到嫌疑人。
金融領域,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服務于互聯網金融,商湯科技與京東錢包合作,用戶使用時直接掃人臉,完成比對,實現密碼解鎖;與傳統銀行合作,曠視科技和招商銀行合作推出遠程身份驗證功能,減輕人工工作量。
盡管目前計算機識別技術實現了廣泛的商業落地,但在商業模式上,大部分公司的業務面向B端。
對此,艾媒咨詢CEO張毅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解釋說主要是由市場需求決定。很多領域需要人工智能,但能找到客戶的公司不多。“目前AI市場上,C端的需求不大,付費欲望不強,而B端涉及很多痛點,是剛需。以公安系統為例,對計算機視覺需求很大,保守市場估值有幾百億。”
發展資本追捧政策鼓勵或推動應用爆發
來自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為AI發展提供了契機。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定下“三步走”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到2025年,超過4000億元;到2030年,超過1萬億元。
張毅認為,在商湯科技4.1億美元融資的刺激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人工智能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資本也會更多的涌入。AI領域技術性特別強、前景也很好,但此前對于AI的投資,因為很多投資團隊缺少對技術特別熟悉的成員,一直處于猶豫、觀望態度,商湯科技事件對AI方向,特別是計算機視覺方向的投資,會有一個拉動作用。
中大創投總裁鄭貴輝認為,資本會帶來B端產業的爆發,但他同時強調AI行業需要較強的實力,包括技術和資金,“未來更多競爭還是巨頭之間展開”。目前,包括BAT、華為、科大訊飛、聯想等企業紛紛入局,聯想董事長、CEO楊元慶甚至表示要為進軍AI領域賭上身家。
目前,計算機視覺技術并不完美。有媒體體驗阿里的無人商店,發現機器識別并不靈敏,身份確認時要對準攝像頭,并調整角度;此前亞馬遜的無人便利店Amazon Go也因為人多時無法準確追蹤而推遲開業。中金研報對AI產業的風險評估也是:人工智能創新進度低于預期。
對于這一問題,崔巖博士指出,人臉識別技術在業內分為“強制識別”和“非強制識別”,強制識別對人有要求,如正對攝像頭、不能戴飾物等,這一技術國內已經做得很成熟;而“非強制識別”則是在任何情況下進行識別,這個技術的準確度和穩定性還不夠高,但該領域有很大發展空間。崔巖認為,如果能突破這方面的技術難題,可能就會出現行業的獨角獸企業。(記者彭琳)
?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大數據出預警,這個縣首用“機器”識別貧困戶
互聯網時代:讀書人別把頭腦外包給機器
卡特挖掘機亮相《變形金剛5》"智能機器時代"助力基建
吉林高考現一個人考場 當地回應稱座位由機器配置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