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曲溪流一曲煙——探訪三十六曲溪濕地
①三十六曲溪成了周邊村莊的“母親溪”。 通訊員 吳清川 攝
海口網7月25日消息(記者 龍易強)從云龍鎮出發,一路往東,驅車約20分鐘就到了瓊山區云龍鎮的儒林村,這里緊挨三十六曲溪,也是三十六曲溪流經地方水域最寬的村莊。
7月的三十六曲溪,沿岸田里的水稻早已收割完畢,新稻穗又從舊茬里冒出來,引得一群群鴨子伸長脖子不停叼嫩穗;許是要下雨了,一群群燕子一會兒俯沖進稻田覓食,一會兒又盤旋在上空;稻田旁的小水渠里,幾個頑童拿著漁網在全神貫注捕魚;幾只黑羊在田埂上悠閑地嚼著青草……在這個號稱南渡江“最美支流”的水稻田里,一切顯得那么愜意,真有一種“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詩情畫意般的感受。
②三十六曲溪滋潤了周邊廣闊的農田。 通訊員 吳清川 攝
邂逅南渡江“最美支流”
“希望能通過我們志愿者的努力,讓更多人能了解這里,讓這么好的溪流、這么美的水稻田一直保存下去。”作為此次濕地探訪的向導吳清川告訴記者,他投身環保事業純屬偶然。最早只是愛好玩航模和航拍,后來在全球環境基金(GEF)海南濕地保護體系項目宣教專家、海南觀鳥會顧問盧剛老師的邀請下,他協助拍攝羊山濕地前期調查照片,拍著拍著就慢慢愛上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此當上了志愿者。
三十六曲溪百轉千回28公里最終匯入南渡江。 通訊員 吳清川 攝
“第一次接觸三十六曲溪是在2013年5月19日,是跟盧剛老師做第一次羊山濕地調查,我負責航拍。在拍攝時,當時就被三十六曲溪的美景震驚到了。”吳清川說到與三十六曲溪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依然記憶猶新,他說自己對稻田特別情有獨鐘,以至于每年都會來此航拍稻田。在他提供的航拍圖里,三十六曲溪自然形態保存完好,河道、自然堤岸、沼澤、河漫灘等典型河流組成部分也清晰可見。河道彎彎曲曲,宛如一條綠色的飄帶,在微風吹拂中擺動在大地上,百轉千回28公里最終匯入南渡江。
“三十六曲溪的河流景觀以及周邊成片的稻田不僅是大自然和祖先留下寶貴的自然遺產、瓊山區最美的風景線、更是當地老百姓的最美鄉愁。”吳清川介紹道,三十六曲溪濕地魚類資源、濕地物種、植被資源豐富,沿岸生態環境良好,茂密的樹林和寬闊的水稻田為眾多鳥類覓食和繁衍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保持了風光秀麗、生態良好的濕地系統。“水角是國家珍稀植物,但在這里的水稻田里卻很常見。”
③村民散養的黑山羊在田埂上悠閑嚼草。 記者 龍易強 攝
不顧生命危險守護“母親溪”
三十六曲溪在當地人口中被親切稱為“三十六道灣”。作為瓊山區重要的農業灌溉河流,滋潤了周邊廣闊的農田,形成了壯觀的農田景觀。這些農田不僅是當地人的口糧田,還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資本,是自然與人類文明長期和諧共存的寫照,形成了特有的農耕文化。
④豐收季節的水稻田金黃燦燦,美不勝收。 通訊員 吳清川 攝
在三十六曲溪中上游的儒林村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村委會主任林書明介紹,儒林村區域三十六曲溪水域面積的占比達到70%以上,在南渡江和三十六曲溪的環繞下,土地十分肥沃,雖然一年只種植一季水稻,但是畝產量最高可達到1500斤。
“以前有人瘋狂違法采砂,導致村里有兩百畝農田倒塌進入南渡江,嚴重地破壞了農田和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林書明說道,之前村民為了打擊南渡江無證黑砂場瘋狂非法采砂現象,敢于與惡勢力抗爭,通過全村人不斷向相關部門舉報和通過媒體曝光,最終南渡江周邊的黑砂場被政府部門依法取締。“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都是靠著這幾分田過日子。誰要來搞破壞,我們堅決不允許。”
千百年來,三十六曲溪濕地養育了沿岸的老百姓,而老百姓也遵循著古老的習俗使用和利用,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它。現在的三十六曲溪依舊保存著最原始的狀態,在大地上歡快地流淌著。站在儒林村有著幾百年樹齡的大榕樹下,望著河對岸不遠處有著“道教洞天福地”美譽的陶公山,在這里能深刻地體會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真正意義。
⑤河口植被豐富,景觀優美。 通訊員 吳清川 攝
保護濕地留住美好鄉愁
今年6月份,《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通過專家評審,計劃在2025年前建設1個濕地保護區、4個國家濕地公園、3個省級濕地公園、45個濕地保護小區,三十六曲溪濕地將被打造成3個省級濕地公園之一。
政府的重視和保護措施讓沿岸的村民高興起來, “我們這里土地肥沃,希望政府在保護的同時能引入高科技農業種植。”“要是我們村莊建成觀光農業旅游和休閑度假的地方,那就更好了。”“不能破壞農田,要讓我們有田種,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田地不能毀在我們手上。”……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村民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⑥彎彎曲曲的溪水滋潤周邊農田。 通訊員 吳清川 攝
“得益于村民的自覺保護,近幾年三十六曲溪濕地的環境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建議保持原樣,與新舊溝濕地保護小區一起作成稻田主題公園。”吳清川說。
此外,瓊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三十六曲溪省級濕地公園的打造,自去年起多次深入濕地調研,并指出三十六曲溪濕地是全省稀缺的濕地資源,河道曲折、動植物資源豐富,是瓊山區河流濕地的典型代表,具有打造海南特色熱帶濕地公園的優越條件。在保護好濕地生物多樣性、強化生態平衡發展的基礎上,將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農村田園風光與河流景觀相統一的濕地生態系統,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三大效益多贏。
濕地的水稻農田豐收后,水草茂盛。記者 龍易強 攝
據了解,擬建的海口市三十六曲溪省級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316.7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74.55公頃,濕地率為86.69%。“將三十六曲溪濕地打造成省級濕地公園,不僅是保障南渡江流域水生態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生態基礎,為我們保留住美好鄉愁。”林書明說。
擴展延伸
綠塘河濕地公園: 廣東首個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
綠塘河濕地公園位于湛江市城市中心,為廣東省第一個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以自然河流和大面積水塘濕地為主,依河道自然形態呈東西向帶狀分布,全長3.3公里,總面積511.5畝,其中水域濕地面積267畝。公園兼有淡水水域和咸水水域,能滿足海上和陸地不同動植物的生存,現有可記錄的大型野生動物15目46科106種。根據不同協定和名錄,公園范圍內的野生動物共有40種被列為保護動物。
整個綠塘河濕地公園總面積達30多公頃,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原生態環境保持得非常好,保留了當地大量野生植物,如水草、茅草、野芋、荷花等。
綠塘河公園依河而建,因河而得名,建筑頗具特色,地方風情濃郁。并且公園的建設充分考慮了生態優先和以人為本的原則,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市民在公園內可享受到大自然的樂趣。
記者?龍易強?整理
?
相關鏈接:
海南千年“都江堰”——新舊溝濕地美景如畫(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