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虎胡同西口 1961年(上圖) 現在(下圖)
“望海樓朝后海方向的水草叢中,有兩尊石獸雕像,很像我記憶中大石虎胡同口的石虎。” 7月初,什剎海地區老居民張飚,帶著自己這一偶然發現來到了興華社區居委會。沒想到,要弄清石虎的下落并沒有那么簡單……
老居民開啟尋“虎”記
德內大街大石虎胡同因石虎雕像得名。“自我記事起,那石虎就在這里了。”張飚說,他最后一次見到胡同里的石虎雕像還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后來他因工作離開北京。“直到1991年回京,便找不到那尊石虎像了。”張飚說,那時也曾向附近居民打聽過石虎去向,但沒人知曉。
這次,發現望海樓那里有酷似老胡同口石虎的雕塑,本來很高興。但和記者仔細辨認后,張飚有些失望:“細看下石刻的形狀、紋理都不大一樣,且雕像看起來太新,而大石虎胡同的石像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之后,張彪又與記者一起來到大石虎胡同,回憶當年的一些情況……
順著69歲老居民張飚提供的線索,北青社區報記者開始了一系列尋訪。
從大石虎胡同到石刻博物館
記者多次到大石虎胡同探訪。聊起石虎,居民們有的說雕像是趴姿,有人肯定是坐姿。關于石虎的最終歸宿,沒人說得清。胡同里一位老居民白先生告訴記者:“雕像原位于胡同的西北入口,是一個蹲坐姿的石虎像。”白先生認為,石虎雕像是上世紀80年代后期被文物局接收,現在應該保存在海淀五塔寺的北京石刻博物館。
記者來到位于海淀區的石刻博物館,只見院子里有三個石虎雕像。其中兩尊外形一樣,據推測為元明年間的石虎坐像。石虎像吻部有虎須,背部有陰線虎斑紋。但它的資料記載處,只有一個簡單的說法“館藏品”。對此,志愿講解員穆先生解釋說,館藏品是指那些沒有查詢到征集時間地點的文物。通常是早期上級單位征收文物后直接分配至博物館,故而館內沒有記載。院子里的第三尊石虎高大許多,擺放在墓葬文物區。
進入博物館室內,記者看到展柜中還有兩尊標明“金代”的石虎像。記者從博物館科研人員那里了解到,目前石虎雕像有十余座,大多出自北京的胡同和墓葬。“經常有老北京胡同居民,將這里的石虎雕像指認為自己記憶里某條胡同內的鎮街石虎,但實際上這些石虎自上級單位分派至博物館時已經大多不可考。”
什剎海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保管部的賈主任在查詢記錄后表示:“經查證,石刻藝術博物館內沒有來自大石虎胡同的石虎。”
從檔案照片到查證石虎出身
那么,大石虎胡同的石虎哪兒去了?記者從西城區檔案館的資料中,找到了1961年時大石虎胡同西口的照片,胡同口的確端坐著一尊石虎像。但資料中并沒有對石雕特征的詳細描述。
隨后,記者來到西城區文化委員會文物管理辦公室。一位吳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西城區文物相關的檔案已完成了電子化,目前文委留存的文物檔案時間大部分是90年代,內容以轄區內文物古建筑的修繕為主,關于大石虎胡同石虎雕像的信息,西城文委沒有記錄。”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也求助了北京市文物局的專家。但由于年代跨度較大,截至發稿前,專家還沒有找到更多能查證大石虎胡同石虎雕像的證據。
“如果市民能幫助考證石虎具體出處,我們也可在收藏信息中注明。”石刻博物館科研人員說。本報也歡迎了解情況的市民提供更多線索,讓胡同老居民發起的“尋虎記”能有始有終。
文并攝/北青社區報 王安
?
相關鏈接:
北京共享單車“胡同禁令”取消 專設單車清運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