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結束了。”
7月27日,資深互聯網金融人士康文在其朋友圈轉發的一條新聞中這樣評論道。他所指的,就是紅嶺創投的清盤消息。
當天,一條突如其來的消息刷屏了整個互聯網金融圈。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在“紅嶺社區”網站上發文稱,網貸業務會被清理出去,2020年12月31日將現有產品全部清理完成。
生于2009年的紅嶺創投是網貸行業開創者之一。一組數字便能說明紅嶺創投的影響力:到7月27日,累計成交額達到2701億元,投資者共計179.3萬人,為投資人帶來已賺收益超63億元,企業上交稅金近億元,創造近千人就業機會……
有人說,性情中人老周(周世平自稱老周)終于可以大聲說:“老周不干了!”也有人說,老周創立的紅嶺創投開啟了一個網貸時代,現在他又親自劃上了句號。
近兩年來,網貸行業的監管政策不斷收緊,嚴格限制“大標”、禁止和金交所合作、不得剛性兌付,以及幾天前剛剛傳出的禁止債權轉讓等政策限制越來越多。紅嶺創投作為大額標的模式的標桿平臺,其早已與政策導向格格不入。
紅嶺創投的變故倒并沒有太出乎人所料,不過如果再聯想起另一家知名互聯網金融平臺陸金所幾天前一時間出現了上萬筆債權轉讓的“擠兌”風波,網貸行業似乎充滿了陣陣寒意。
一個黃金時代的落幕是否也標志著網貸江湖末日已至?但黯淡之中亦有生機。
“大標”和剛兌的末路
作為最早一批涉足網貸業務的平臺之一,紅嶺創投的“大標”模式和剛性兌付保障都是其身上獨有的標簽。
2014年3月,紅嶺創投發布了其第一個億元融資“大標”,隨后超過億元的“大標”不斷出現。它成為了網貸行業中對“大標”模式最為勇敢的探索者。
周世平稱,在最初幾年,紅嶺創投對多種模式都進行了嘗試,小額分散借貸模式也嘗試過,但并不成功。
他認為,紅嶺創投的優勢在于對大額標的進行風險識別,大額標的能夠借鑒銀行的模式通過線下完成盡職調查和進行風控管理。但是,“小標”無法完全通過線上平臺解決風控問題,若同樣通過線下模式的話,人力成本和技術投入都入不敷出,“小標不是我們的菜”。
紅嶺創投選擇的“大標”模式更像傳統金融機構的路線,它成為當時網貸平臺中的“大標”派代表。當然,也有很多平臺選擇了另一種路徑,往小額借貸方向發展,探路普惠金融。
改走“大標”模式使得紅嶺創投趕上了網貸的黃金時代,交易規模實現了大幅的攀升。根據紅嶺創投公開的年度報告,2013年累計成交51億元,當年新增26億元;到了2015年,這一數字變成了1052億,全年新增905億,這樣的增長令其他平臺望塵莫及。
但“大標”模式的爭議一直持續不斷,直到“大標”模式的風險接連出現。
就在2014年8月,周世平首次自曝廣州紙業4家公司1億元壞賬。隨后,2015年2月,紅嶺創投再次被曝出森海園林7000萬元壞賬;2017年3月,港股輝山乳業暴跌,有消息稱牽涉知名P2P平臺紅嶺創投10億元股權,周世平回應稱,并未持有輝山股份,但有5000萬的債權合作。不斷攀升的壞賬讓紅嶺創投壓力陡增。截至2016年底,公司對公項目逾期貸款余額較上年增長了12.19%。“‘大標’模式只要其中一單出問題,就會很致命,很有可能讓平臺難以支撐。”一位P2P平臺首席戰略官稱。
除“大標”模式外,剛性兌付也是紅嶺創投的另一個特點。紅嶺創投在初期便推出了本金先行墊付制度,根據紅嶺創投官網的說明,投資人投資的借款標逾期后由網站風險準備金進行墊付,非VIP會員在墊付執行時享受本金50%墊付,VIP會員在墊付執行時享受本金全額墊付。在網貸行業發展的早期階段,紅嶺創投以這種剛性兌付的保障模式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也引發了此后其他網貸平臺的不斷效仿。
但剛性兌付這種模式讓平臺自身也壓力山大。周世平透露,平臺每個月正常的費用支出超過一千萬,最大的支出是墊付成本。
而隨著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會同多部委聯合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政策的落地,“在單一平臺上,個人借貸余額不得超過二十萬,企業不得超過一百萬”、“網貸憑條作為信息中介,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擔保、本息保障”,紅嶺創投身上的大標模式和剛性兌付保障都觸碰到了監管的紅線。
受制于監管政策的限制和壞賬攀升的壓力,紅嶺創投向小額分散轉型的壓力迫在眉睫。周世平曾經在2016年9月表示,線上產品將分批置換,自2017年3月28日起,線上平臺限額以上的大單產品將全部停止發新標。
但轉型并非易事。“原有模式還可以勉強維持,轉為小額分散則難以堅持。”周世平表示,
即便在今年3月28日停止大額借款后,紅嶺創投成交額仍在快速增長,轉型實非易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其累計成交量達到2093.3億元。而到了2017年7月27日,其成交額已達到2701億元,今年不到7個月時間,成交額仍增長了600億元以上。“如果現在清盤,初步估算損失可能至少在八億元左右。紅嶺創投目前大量的不良資產,需要花三年的時間整改、清收,達到盈虧平衡。”周世平稱。
舊時代與新時代
在運營了八年多時間后,紅嶺創投終歸謝幕。雖然只是短短數年,但網貸的江湖早已告別曾經的黃金時代。而
和它一樣,至少有超過5000家網貸平臺也正在從歷史舞臺上倉皇謝
幕,其命運折射出互聯網
金融行業的變遷。
本月初,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明確互聯網金融整治行動將延期一年,整改實施階段應最遲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這是上千家網貸平臺面臨的最后生死大限。《通知》甚至明確要求,“各省領導小組要切實承擔第一責任人職責,統一組織本地區清理整頓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整治期間轄內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數量及業務規模雙降”。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可見一斑。
而就在兩年前的7月,當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之時,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深圳一家P2P平臺負責人稱,此前深圳金融辦已經到公司進行過摸底調查,一同來的還有律師、會計師等,現場檢查公司的業務情況和詳細數據,并直接抽查具體標的情況是否符合監管要求。
而另一位行業人士則稱,有的地方金融辦會會同經偵人員一同來上門進行檢查,陣勢會更“震撼”。
因而,“合規”已經成為當下互聯網金融平臺生存的首要任務。以大額標的資產的紅線為例,紅嶺創投作為大額標的模式最典型的平臺,其命運本身就受到了諸多同行的關注,風向標意義明顯。
“深圳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是比較嚴格的區域之一,監管政策出來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紅嶺創投。紅嶺創投放了幾千億的借款,存量幾百億,牽涉眾多,它到底是按‘大而不倒’的潛規則收場,還是會有其他變通之法,這就比較有風向標意義了。”上述P2P平臺首席戰略官直言。
事實上,作為網貸行業的一個“大佬”,周世平非常注意和監管層的匯報溝通,從多年前開始,紅嶺創投基本上每周都會和監管部門溝通。紅嶺創投的清盤和轉型也意味著網貸行業的舊時代劃上了句號。
據零壹智庫P2P半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正常運營的P2P平臺網貸平臺僅余1553家,占行業累計上線平臺數量的29.9%;累計問題平臺已達到了3594家。余下的這些網貸平臺也都面臨著“關停并轉”的命運。
但黯淡之中亦有生機。
盡管笑稱“要早點退休”的周世平,也并不是要真正的告別,用他的話說,他放不下平臺上追隨他多年的“擁躉”。當然,這些超過百萬的投資者已經沉淀為紅嶺創投寶貴的資源。“紅嶺創投不是倒了,而只是不會做網貸業務的,我們會轉型做一些與產業結合得更緊密的業務。最近幾天我們就會對外界正式公布我們的規劃。”周世平稱。事實上,在此之前,紅嶺創投已開始嘗試房地產抵押貸款等多種業務。
其他網貸行業人士也并未對未來感到悲觀。他們看到的一個細節是,今年6月,網貸行業成交量為2454.91億元,截至2017年6月底,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48245.23億元,去年同期歷史累計成交量為22075.06億元,活躍的投資人和借款人實際上都在持續增加,這仍令網貸業內人士感到鼓舞。
而告別了野蠻生長后,網貸平臺在滿足合規性的前提下,已邁出了探索新模式的步伐。
一些大型網貸平臺開始轉型成多業務的金融服務集團,并通過獲得牌照的方式解決合規性問題,而一些中小型平臺則往垂直平臺方向發展,房抵貸、汽車貸、消費金融、信用貸等多個垂直領域也已發展得如火如荼。
?
相關鏈接:
多家網貸平臺公布半年報 小額分散成為信披重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