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仁壽是一座缺水之城,當地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下雨水外下雨水外流流,,無雨吃水愁無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十年有九旱,用水貴如油用水貴如油”
如今,仁壽引黑龍灘水入城,后輩們念叨的打油詩變成了這樣:
“天干不見干天干不見干,,有了黑龍灘有了黑龍灘,,昔日望天田昔日望天田,今天米糧川今天米糧川”
黝黑的皮膚,橘紅色的救生衣,汗水浸透的臉龐,還有那搖曳的船只……7月30日,一條微博讓仁壽黑龍灘的“水上環衛工”在網上火了,他們頂著40℃的高溫在水面作業,一個“水上環衛工”每天要喝下十多升水。
仁壽無江無河,曾是一座缺水之城,在黑龍灘修建前,當地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下雨水外流,無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用水貴如油”。如今,仁壽引黑龍灘水入城,不僅解決了吃水問題,還建成了城市濕地公園。水庫的這一汪清水承擔了仁壽縣全域、眉山市中心城區、樂山市井研縣近300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對于這些挑戰高溫極限的“水上環衛工”來說,他們知道這汪水的珍貴,因此他們每個人說得最多的是:“我們是缺過水的地方,再難也要守好這庫水,只有缺過才知道珍貴?!?/p>
7月28日,水上環衛工正在作業。高溫下護水
皮膚被曬得黧黑
一人一天喝下10多升水
7月30日,成都向南50公里,仁壽縣黑龍灘水庫,遠山如黛,近水微瀾。60歲的李夢懷草帽半掩,身穿黑褐色短袖上衣,但太陽在他身上留下的黧黑膚色,竟讓人難以分辨哪是袖口哪是手臂。
李夢懷和50歲的隊友李書平尋找著水面上的一切漂浮物。船只搖曳在水中,反反復復左右調轉,順水漂散的玉米稈終于被打撈干凈,50斤有余。李書平啟動船只馬達,兩人繼續沿湖岸前進。
7月28日,黑龍灘打撈人員頂著烈日清理湖面上的玉米稈。2015年1月成為仁壽縣華承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員工前,兩人都是黑龍灘的守魚人?,F在,他們是黑龍潭的“水上環衛工”,專注于保護水。黑龍灘水面面積24平方公里,有3361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由李夢懷在內的24個固定保潔人員,每天清理水面漂浮垃圾。這意味著,兩人為一組的保潔隊,每天負責的水面衛生有2平方公里。
將水面漂浮的玉米稈清掃解決完,李夢懷得到片刻休整,他擰開水杯,狠狠灌了幾口,哪怕高溫已經把涼水烤熱,卻也是小船上最解渴的飲品。3升裝的塑料水杯,入夏以后李夢懷每天需喝3杯以上。
“在水面感受到的溫度比地面更高?!彼拇ㄊ《冀吆邶垶┕鄥^管理處綜合執法科科長梅建聰說,因為水面折射作用更甚,加之無遮無攔暴露在陽光下,“水上環衛工”的體感溫度遠超40℃,“往往達到身體的耐受極限?!?/p>
打油詩之變
當年修水庫不易
護水人發誓將水“守好”
黑龍灘水岸沿線共計328公里,水面保潔每個月接受的各級檢查不少于5次。仁壽縣華承保潔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闕興海說,根據責任劃定,海拔484米以下的區域都是水上保潔范疇,也就是說,當水面高度超過海拔484米時,李夢懷等人撿拾垃圾主要是打撈水面漂浮物,而當水面高度低于海拔484米時,沿岸裸露地上的垃圾,也得一并清理。
這些“水上環衛工”大多是本地人,都知道黑龍灘水庫當年是怎樣建起來的,有些人甚至早年還親身參與過修建水庫,工人們說得最多的是:“我們是缺過水的地方,如今水有了不缺了,就更要守好。”
47年前,13歲的李夢懷就曾拿著鏨子參與黑龍灘水庫的修建,他仍記得當時修庫的不易:“10里之外,都能聽到黑龍灘工地的聲音,光是維護抬運石料的秩序,都是每50米安排一個人?!?/p>
“下雨水外流,無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用水貴如油”,父輩嘴里的老話,李夢懷記憶深刻?,F在,李夢懷教給后輩的打油詩變了,“天干不見干,有了黑龍灘,昔日望天田,今天米糧川。”
在黑龍灘入庫渠道口,一座機械化操作的攔污柵專門用于對上游來的漂浮垃圾進行攔截打撈。從2014年4月投用起,趙宗禮就開始在這里上班,他和另外7個同事一起,24小時不定時清理攔污柵前的垃圾。梅建聰介紹,黑龍灘水庫以引蓄水為主,從都江堰至此的引水渠道長達186.5公里,途經成都市區,沿途共有鄉鎮幾十個,每年通過引水渠道帶來的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等漂浮垃圾,絕大部分被攔在攔污柵外。
查處三無船
手機上交再行動
不讓人情關系影響執法
為了守好這一庫水源,仁壽的水面執法也是極其嚴格,一段7月25日的視頻講述了當地查處三無船只的場景。來自海事、水資、航管、船管、漁政、公安等部門的30多名執法人員,組隊執法前先上交手機,保證執法過程中不受任何外來干擾。
“等一下,等一下?!薄安灰??!薄拔覀凂R上處理,通融下嘛?!薄斎裏o船只被拖車拖走時,此起彼伏的呼喚聲在黑龍灘水庫沿岸響起,20多個本地老鄉追著拖車奔跑,急于叫停車隊。坐在車內的黑龍灘灌區管理處綜合執法科科長梅建聰和黑龍灘鎮人民政府副鎮長蘇世軍不動聲色,哪怕后面追車的人里還有自己熟悉的面孔。
“三無船只的船主一般請當地人幫忙照看船?!泵方斦f,為了避免老鄉說情,他們在船只收繳后會立刻拖到銷毀點拆除,行動迅速,不讓任何人情關系影響執法人員,“一來是想打電話找關系的人根本聯系不上,二來銷毀快速不拖沓,不給任何通融的機會?!?/p>
當天,20多個追車的老鄉終究沒有成功,在銷毀現場親眼看著船只被處理,“其實這是好事,他們能看到執法過程,知道這些船被怎么處理了,也是監督我們工作?!?/p>
還水庫寧靜
取締周邊魚塘
取水口周邊禁止人畜活動
7月30日下午6點,蘇世軍還在黑龍灘的眉山市取水口忙著。根據兩天前政府工作會議的部署,黑龍灘的市、縣飲用水取水口周邊200米范圍內,將全面禁止人畜活動,“8月2日前全部拆除、搬遷?!碧K世軍說,相關執法人員同時將對取水口500米范圍內的建筑進行排查,如果污水排放不達標,也將全面整改或拆除,“如果生活污水或者雨水直排到水庫,就不行?!?/p>
同時,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黑龍灘鎮政府了解到,9月30日前,位于黑龍灘入庫渠道的一處水力發電站也將被取締。此外,水庫周邊的700多畝規?;B殖的魚塘也將在9月30日前取締。蘇世軍說,目前這些魚塘的魚已經捕撈完畢,下一步將改造成為生態景區。
引水入城
曾經的缺水之城
現在建起濕地公園
在仁壽縣城鄉和住房建設局局長辜文超看來,當地為保護黑龍灘水質所做的努力,都是缺水之城的愛水之情,哪怕在距離水庫15公里的仁壽縣城,亦能感受到人們對黑龍灘水的厚愛。
從辜文超的辦公室望出去,能遠眺縣城水體公園一角。2015年,仁壽縣啟動引水進城工程,從黑龍灘東干渠開鑿出口,利用自然落差把水引到縣城新區,以水體公園為起點,沿10公里水路依次打造濕地公園、文化公園、響水六坊公園。
“一條水路串起四個公園?!惫嘉某f,對水的渴望經歷滿足溫飽到慰藉精神需求,是仁壽人的共同追求,“這項工程推進和建設期間,相關部門聯合召開過幾十次工作會,幾乎沒有出現過爭議。”人心所向做一件事,辜文超仿佛看到了47年前修黑龍灘水庫的情景。
2016年初,濕地公園一期作為最早建成的具有接待能力的親水地,一開放便迎來“開門紅”。據縣住建局統計,每天到公園的人次超過10萬。仁壽縣城常住人口40萬,意味著全城1/4的市民都來了。從公園開放到今天,縣城居民鄭君仙每天晚飯后都去濕地公園和水體公園散步,也熱衷于把到訪自家的親戚朋友都帶到公園去,她覺得那里是絕對的好地方,既能自己享受,也拿得出手推薦給客人,“黑龍灘來的水,干凈得很。”
黑龍灘汩汩的流水像一枚繡花針,在城市的長衫上繡花,每一針,都是一滴活水的呼吸。一條河流有多好,一座公園就有多美,到公園里來的人,愛就有多綿長。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媛莉 見習記者 羅田怡 實習生 梁童童 攝影雷遠東
?
相關鏈接:
市民致電???2345 感謝環衛工人幫其找回錢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