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龍敏飛
“過去5年,我們已將4153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月31日上午,在住房城鄉建設部“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國際大會”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表示,我國傳統村落保護,從現在起進入第二階段,就是攻堅克難,復蘇傳統村落。(8月1日人民網)
傳統村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源,是民間文化生態的“博物館”“活化石”。每一座傳統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歷史典籍。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的擴張,一些傳統村落還沒有等到人們去研讀它、傳承它,就慢慢地消失了。據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間,國內自然村由363萬個銳減至271萬個,這意味著每天要消失200多個自然村,其帶來的文化價值損失有多大?無人能給出準確答案。
源于此,對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主持召開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國際大會”新聞發布會,以及這背后所承載的傳統村落保護意識,便值得肯定與點贊。據悉,我國已將4153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顯然,這樣的摸底建檔,正是保護的起點。而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透露,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就是攻堅克難,復蘇傳統村落。這樣的程序沒有問題,但在具體的操作中,還應更加謹慎。
以首批公布的保護名錄中的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雞鳴驛村為例,其就受到了“保護開發不當”的威脅。在2014年前后,當地外人入村要買門票,村里的主街道兩側開設了多家古玩店、玉器店,眾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都上了鎖,專供收費參觀,極大破壞了村落的原有風貌與村民的生活狀態。必須承認,對傳統村落的保護來說,適當的開發是有必要的,也是為了給這些村落尋找到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道。但必須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若是開發過度,則不是一種保護,而是二次破壞,這必須引起重視。
而這,其實也道出了當前傳統村落保護存在的一個問題:資金問題,盡管各地政府部門都有一定的撥款,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另一個問題,則是村民的保護意識不高。甚至可以說,在一些貧困地區,衣食住行都存在問題,談傳統村落保護無疑是奢侈的。但是,傳統村落是一代又一代先民遺留下來的寶貴財產,而且是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文化資源,一旦破壞就沒了。這就是說,不管面臨多少困難,存在多少問題,保護傳統村落的力度,都不能有任何的減弱。
因而,要讓傳統村落保護必須真正“活”起來,就需要對癥下藥。對于資金的問題,除了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之外,各地的科研機構、民間組織乃至有責任擔當的企業,都可以參與進來。至于意識問題,則需要依靠文化普及,讓村民、地方政府都能擁有保護傳統村落的文化自覺。唯此,傳統村落保護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發揮其獨特的文化價值。(龍敏飛)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