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生活報“直擊手游熱成癮問題多”系列報道,引起了省內外讀者的高度關注。7月31日,生活報社召開了座談會,專家、學者們就青少年手游問題各抒己見,認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是導致手游成癮的主要原因。另外,讀者們日前也參與到報道中來,紛紛向生活報記者講述自家或是身邊的青少年手游成癮的事例。
事例1
打一天掙15元 13歲男孩要輟學代打游戲
某初中13歲男孩小悅是一個手游的鐵粉兒,他玩《王者榮耀》已經有了半年了,每天無論是上課還是放學,只要是有機會就會拿出手機來玩,家長和老師多次發現并對他進行批評教育,但是沒有絲毫的效果。最近,小悅的爸爸發現兒子身上有錢了,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小悅現在有了一個業余職業,那就是因為他玩得好,有同學花錢雇他玩游戲,如果升級多就是20元,如果升級少或是沒升級,就付15元。“這孩子本來就喜歡玩游戲,已經到了不想吃飯,不想睡覺的程度,現在又有錢可以掙,他現在所有的時間都在玩游戲。”為了挽救兒子,小悅的爸爸將他送到了哈爾濱市普寧醫院心理科。
面對醫生,男孩仍然不改口,他說:“我不想再上學了,我要去當《王者榮耀》的代打員,照樣能掙錢養自己。”孩子的父親欲哭無淚:“15元錢,那只是一碗面條的錢,你長大了也不能每天只吃一碗面條啊。”但是小悅仍然不改變自己的決定。談話中,孩子的父親說他和妻子每天工作特別忙,有時候就會把他送到親戚家里去住。“當然,我們不忙的時候,就會把他接回來。”孩子的父親補充說。
專家說
張海燕主任表示,在眾多病例中,多數手機成癮的患者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認可,而當他們的空缺在游戲中得到滿足后,就陷進去不可收拾。小悅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現實生活中他沒有固定的住處,在長輩親屬的輪流照顧中,他感覺自己是一個不被需要的人。而當接觸了手機游戲之后,在游戲中他成了英雄,成了能被大家依賴的人,所以與其說是他依賴游戲,倒不如說他依賴的是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對于這種手機成癮癥,家長需要給他以極大的關愛,讓他認識到現實生活中他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人,也是一個被需要的人,才能將他從手游中喚回來。”張海燕說。
事例2
15歲男孩給母親打電話“不讓我玩游戲就跳樓”
小強是一個15歲的少年,他媽媽來找到張主任,說了幾天前驚險的一幕,那天她正坐在窗邊的時候接到了電話,小強在電話里說:“媽媽,我在你對面。”小強的媽媽向前望去,面前就只有窗戶了,而當她再仔細看的時候,嚇得手機幾乎從手中掉出來!原來小強此時正站在對面樓的樓頂。小強在電話里說:“答應我,不再干涉我玩《王者榮耀》,并保證說話算數,否則我就跳下去了。”
小強是一個手游上癮的少年,每天除了勉強上學以外,所有的時間都在玩游戲上。因為成績不斷下滑,小強的父母親輪番勸說,在勸說無效后就打罵、斷網、摔手機,可是等來的卻是這樣的一幕。在記者近半個月的采訪中,幾乎所有的家長在訴說的時候都說出了斷網、打罵、奪手機這樣的經歷,而孩子除了搶手機、偷錢,有的甚至還手打父母。“他在玩上這個游戲以后,幾乎就變了一個人。”父母們眾口一詞。
專家說
張海燕主任說,多數少年其實在被發現玩游戲的時候,還都不成癮,恰恰是家長表達愛的方式有了偏差,在發現問題以后沒能做到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而是以家長的絕對權威去壓制孩子,結果不信任勢必換來不信任,主觀高壓多數會換來強烈反抗。
“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和孩子商量并約定規則。比如,可以玩游戲,但是要約定一個時間,如果越過了規定時間,家長就可以行使自己的權力。每當到規定時間時,家長要提醒孩子。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游戲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大的傷害。”張海燕說。
事例3
16歲男孩揚言自己是王者“我可以改變身邊的一切”
在心理醫生的病例中,還有的患者目空一切,這已經接近精神病中的幻想。“有一個16歲高中男孩目空一切,覺得自己可以領導并改變身邊人。”張海燕說:“這個少年就比較接近生理方面的心理疾病了。”
“那是一個重點高中的男孩,一年前玩上了《王者榮耀》,級別還挺高,在游戲里他是一個核心人物,大家都聽他的指揮。一段時間以后這個孩子就變得狂妄,經常說自己可以帶領身邊的人去做事,不愿意聽老師的話,也不愿意聽家長的勸告。經過我們診斷,這個男孩已經出現了幻想,屬于精神疾病的前兆,目前正在接受藥物治療。”張海燕主任說。
專家說
張海燕主任表示:“一些家長總說,我兒子太喜歡玩手機,現在都得精神病了,其實并不是這樣。因為游戲不能導致精神病,而是這些人原本就是這樣的潛質,手游只是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如果過分自大或是過分自卑,生活習慣過于懶散,已經超過了正常人的認知范圍,就應該到精神疾病的專科醫院去檢查一下了。”(徐日明)
?
相關鏈接:
留守兒童不要禮物:借我手機玩玩“王者榮耀”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