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就 lululemon的社區經濟,最大的市場其實在中國 | 體育新消費
作者 于寧
過去幾年,社群經濟一直都是非常火熱的概念,也有不少商家提出了打造社群的觀點。一時間,“生活方式營銷”的概念遍地,人人都在努力通過銷售產品來“銷售一種生活方式”,然而,具體應當怎樣做,很多人到底也沒搞清楚。
我們不妨先把目光從社群中移開,放在已經在體育界得到驗證的“社區經濟”中來。
北美爆紅的瑜伽品牌lululemon是一家目前市值78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家門店,他們有許多做法值得中國的商家們學習和借鑒,這其中,打造“社區”的概念,是其迅速走向火熱的一大原因。
那么,他們是如何做社區的,社區又究竟給lululemon帶來了什么?我們首先從lululemon來華之路說起。
曾花3年時間培育中國瑜伽社群
成立于1998年,2000年開出第一家實體店,2007年lululemon成功上市。不過,他們進入中國的道路并不是如此一帆風順。
2013年,lululemon開始進軍中國,上海新天地、上海商城和北京三里屯三家展示廳(Showroom)陸續開業。
在這些都市商圈里,每周會有瑜伽課,來吸引當地的瑜伽社群與愛好者,有時甚至還會組織騎行、跑步、舞蹈等活動,并與周圍的瑜伽館保持合作關系,用“brandambassador 品牌大使”打造社群,來讓教育市場接受他們的產品。
這也是正是lululemon在社群打造上的高明之處,據了解,lululemon在全球有1600多名品牌大使,分為全球瑜伽大使、精英大使和門店大使三種,體驗產品,帶動社交。讓lululemon還沒進入中國,江湖上就已經滿是他們的傳說。
不過,直到2016年底,lululemon才正式的把實體店開到了中國來,他們先后在上海浦東國金中心、上海靜安嘉里中心、北京三里屯開開設了三家門店。
從門店區位選擇來看,基本是在繁華熱鬧的商圈,而建立社區,讓消費者在lululemon體驗瑜伽訓練,這樣的過程既增強了與用戶的聯系,也讓用戶了解lululemon,從而走向下一步消費。
今年,lululemon在全國六個城市舉辦了萬人瑜伽party,也其社區乃至社群思路的一種延伸。
今年6月18日,生態圈記者參加了lululemon在北京的“心展中國”活動,北京奧森公園南門大批聚集的瑜伽愛好者,據了解最終到場人數在5000人。這些瑜伽愛好者自行攜帶瑜伽墊,在瑜伽大使的帶領下共同進行瑜伽鍛煉,甚至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都沒能澆滅大家的熱情,足見社區的力量所在。
“This IsYoga”,“中國是未來”
如今,lululemon在全球已經有400多家門店,但在中國大陸仍然只有5家。在低價競爭者出現、北美運動品牌市場放緩的情況下,lululemon在今年靠著男性用品和國際市場的戰略打法,一季度營收上漲,重新拉回了一度暴跌的股價。
這其中,在國際市場里,中國市場無疑是很重要的一環。AmandaCasgar告訴我們:“中國就是未來。”
雖然在中國進行了價格下調,更接近美國的,但即便如此,lululemon的瑜伽服普遍價格在400元以上,瑜伽墊也普遍在400-600元之間,這給中國市場受眾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一個女性運動高端品牌。
當品牌形象已經樹立,這就意味著購買這個品牌不只是因為需求,因對高端品牌的另一個作用,是對用戶的生活品質和形象的認可。
lululemon的亞太地區品牌與社區總監AmandaCasgar對生態圈說:lululemon提出了“This isyoga”的概念,也正是為了更好的建立社區。
Amanda Casgar進一步表示:“‘This isyoga’是我們將瑜伽概念化的一種方式,lululemon的目標就是在中國創造一種生活方式,讓人們能夠健康、幸福的生活,發現自我,分享自己的收獲。”
在她看來,不妨把社群經濟看成是一種“后市場經濟模式”,即所有的交易互動,先是建立在價值認同的前提下,把“產品-人”的關系倒置為“人-產品”的關系。在這樣的環境里,大規模定制的內容帶來了更多的用戶,而用戶又對產品有著天然的認同感,從而促進了消費。
當然,即便如此,發力社區經濟的lululemon想要真正征服中國的用戶,仍然有著不小的挑戰。與他們在Facebook、Instagram上有海量粉絲相比,其官方微博粉絲不到8000,仍有一定的進步空間。
不過,從lululemon之中,國產品牌乃至國內體育公司仍然有著不少值得借鑒之處。
廣場舞,屬于中國的社群經濟
要說社區經濟的代表,匯聚了上億大媽的廣場舞,自然是屬于中國的最佳例子。而圍繞著廣場舞這樣一個現成的社群,背后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據了解,廣場舞相關商品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一家專門生產廣場舞服裝的服裝廠,一年的利潤已經可以達到百萬元。淘寶網店專營廣場舞服裝的,更是不計其數。雖然目前沒有涌現出lululemon這樣的明星公司,但廣場舞周邊裝備里的商業價值已經閃現。
而除了置辦裝備,大爺大媽們還得進修舞技,從服裝、鞋子、道具到音響、舞臺、教學視頻......漸漸的,眼光獨到的商人們已經開始畫廣場舞的產業鏈了,他們說,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是龐大的市場。
很快,隨著廣場舞人數從8000萬到1億的升級爆發,廣場舞創業也得到資本的關注。2016年,糖豆廣場舞B+輪融資金額已經達到2000萬美元,成為了行業的小獨角獸。
糖豆廣場舞主營視頻分享,廣場舞愛好者可以直接在APP上錄制視頻并上傳,還可以選擇自己中意的背景特效,包括美白和瘦身(大爺大媽也需要美顏啊),這與Wake等線上瑜伽教學的軟件有相似之處。
據養老e周刊估算,在北京、杭州、蘇州等地,近兩年至少有超過六家廣場舞公司獲得融資,總金額達數億元,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創業者們在線上線下的廣場舞創業,找一些自帶流量的明星廣場舞老師,通過售賣視頻版權、培訓班、接經紀商業演出等業務獲得收入。另據公開數據顯示,廣場舞大媽群體中大概有200萬領舞及舞隊眾多活躍分子,各路資本爭奪的就是這總數200萬的用戶群。這樣的搭配與設置,與“瑜伽達人”也有相似之處。
業內人士分析:廣場舞愛好者的消費能力極強,畢竟大部分老年人在全家人的休閑、旅游、保健等方面有很大的話語權。也因此,一些理財、旅游、保健公司,成了各大廣場舞比賽的贊助商。隨著廣場舞躋身全運會的舞臺,其賽事的贊助價值也會進一步攀升。
由此可見,當我們結合了lululemon這樣的社區運營思維之后,在廣場舞的社群經濟背后,可以發掘出巨大的市場空間與機遇。
社群經濟或許是體育行業的一劑良藥
從lululemon上獲得的經驗,應用在廣場舞上,可以總結出不少值得嘗試的方向。而如果我們把經驗放在體育休閑項目的O2O之上,也可以獲得不少圍繞用戶展開的創新模式。
首先,運動社交的火熱將為運動類APP帶來了盈利的曙光。據了解,共同興趣愛好成為社交功能的切入點。業內人士預計,運動市場成熟以后,運動社交線上線下結合將產生巨大的市場空間。
在獲得3000萬美元融資之后,咕咚正式開始做運動社交。用戶運用咕咚吧、“邂逅”、“運動圈”等社交功能,可以約到有跑步等共同愛好的同城用戶。為了維持用戶黏性,咕咚“運動圈”鼓勵用戶和專業人士分享與運動相關的內容,每個月200萬的用戶活躍量,大大增加了約到相同運動愛好發燒友的幾率。
而當運動市場已經足夠成熟,通過構建專業的運動社區,運動社交能把用戶聚集在一起,來進一步挖掘運動市場空間,從社交切入的運動類APP通過差異化競爭贏得愿意消費的用戶,通過給他們提供相應的服務,從而取得盈利。
在生態圈看來,lululemon這樣在海外獲得成功的外來品牌,為中國市場加入了新鮮血液,即便其方法論還沒有在中國市場得到完全的驗證,但都為中國品牌提供了不錯的新鮮思路。
而依托于產品的創新,結合互聯網社群的產品與技術思維,以用戶為中心建立服務模式和產品模式,通過通過社交、近場生活、優惠等活動把社群實質化、用戶活躍化,這樣一來,無論是企業,還是商家,都可以選擇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服務單元接入到社群之中,從而獲得社群經濟迸發出的巨大能量。
體育產業發展到今天,不少創業者舉步維艱的原因,都在于沒能真正的找到用戶與市場的需求。而在社群之中,在社區之中,需求不僅存在,而且強烈,并且有著不小的商業空間等待挖掘。
對于體育創業者來說,社群經濟可能是你通往成功的新路徑。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新華網體育立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