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市體育公司盈利得靠非體育業務
記者 孫麒翔 劉之爽
有概念難盈利是體育概念股最真實的寫照。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在16家已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的A股體育類上市公司中,半數業績下降,3家出現虧損。業績上升的5家企業中,盈利來源并非體育板塊。盡管有政策扶持,也站上了資本風口,但體育產業仍然難以摘掉業績困難戶的帽子。
成績普降
風頭正勁的體育產業遠未迎來收獲季節。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嘉麟杰、樂視網和深圳惠程出現虧損,樂視網虧損額度最大,預計虧損6.4億元。受樂視體系資金流動性緊張影響,樂視品牌受到一定沖擊,廣告收入、終端收入以及會員收入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除3家虧損企業外,金陵體育、雷曼股份、暴風影音等8家公司業績出現下滑。受不再續簽中超聯賽合同,且中甲、中乙的體育資源尚處于推廣階段影響,雷曼股份體育收入及利潤較去年同期有約25%的下降。華錄百納體育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中國之隊、足協杯及中超聯賽、歐洲籃球冠軍聯賽的賽事營銷業務,但是體育業務的具體收入并未清晰提及。其實,從上半年拿下體育賽事版權的諸多公司中可以看出,頂級賽事版權燒錢,大眾賽事難以賺錢,賽事運營生意并不好做。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秘書長郭斌認為,A股公司綜合類業務中,體育業務占比不大。從已經發布的業績預告可以看出,已經找到常態化業務的公司持續發展能力更強,追隨體育熱度和概念的公司,勢必會出現虧損和下降,這也與不同公司的性質有關。
體育“綠葉”
雖然體育概念火熱,但在大多上市公司中,體育板塊扮演著“綠葉”的角色。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凱撒旅游、聯建光電、信隆健康、浙江永強、中潛股份5家業績上升的公司中,僅有中潛股份主營業務以體育板塊為主,主要為以潛水及水下救撈裝備、個人防護裝備開發、制造、租售業務,以及涉水運動技術培訓、潛水技術培訓、潛水體驗服務、旅游輔助服務經營等。相比之下,8家業績下降的公司中,體育業務占比相對較高,這也說明體育市場仍處于培育期,遠未到爆發的階段。
業績上升的體育概念股公司中,主營業務多為熱門領域,比如信隆健康的共享單車、聯建光電的智能硬件設備集成。其實,體育概念公司中大多為綜合性業務,不會僅押寶于體育產業本身,做體育相關業務希望對既有業務起到一定刺激,如華錄百納的版權業務,并不能馬上變現,需要有積淀過程,但短期內可以拉升股價。
培訓風口
“目前所謂的體育產業上市公司,距離真正的體育產業還非常遙遠。”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認為,我國的體育消費習慣和意識距離發達國家還非常遠,體育還沒有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中國體育產業還處于長期培育期。在張慶看來,目前的裝備制造比較被看好,體育培訓市場會很快呈現爆發式增長。在青少年興趣培養、身體健康、人格塑造等角度,體育都在扮演重要的角色,體育培訓業會是一個風口。
在郭斌看來,上半年整個資本市場,乃至整個體育產業熱度均有降溫,整體勢頭比2015年和2016年下降不少。從目前各家的業績來看,可以說是在理性的思考之下,熱度有些退減,但仍呈上升趨勢。郭斌判斷,體育概念有可能會在下半年爆發,明年的年報可能對整個形勢更有說服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