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雙11”、“雙12”“618”……近年來,網購熱潮滾滾襲來,其中跨境電商的交易額也屢創新高。從原始的朋友圈海外代購,到主流電商平臺開設的“XX國際”、“XX全球購”等平臺,再到各類專業跨境電商平臺的興起……跨境電商貿易依靠日益發達的交通物流,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消費者不可或缺的網絡購物體驗。
消費是反映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在互聯網熱潮下,跨境電商也被視為是我國經濟新動能釋放出的一大新興產業業態,被眾多市場資本看好。2016年,海南省政府印發了《海南跨境電商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出海南要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要在2020年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100億元目標。海南跨境電商該如何推進、如何發展?如何為海南跨境電商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對此,本報記者開展了多方調查采訪。
海南跨境電商起步較晚 但潛力無限前景被看好
近年來,我國企業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傳統貿易競爭優勢減弱,國內生產企業對新型出口渠道需求強烈;同時,國內消費水平提高,對商品的品質和豐富度需求也在增加,為此我國的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每年都在逐步增加。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已達6.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4%,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5.5萬億元,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1.2萬億元。
不少地方正是認識到了跨境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強大經濟推動力,紛紛開始優化跨境電商的政策。巨大的市場空間,以及給力的政策扶持,讓不少企業極為關注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一些傳統貿易企業也在考慮利用電子商務手段擴展國內外市場。尤其是在浙江、廣東等制造業發達地區,傳統貿易競爭日趨激烈,跨境電商已然成為中小企業謀求擴大市場的一條創業路徑。
省內也有不少公司嘗試過跨境電商出口相關業務,海口市安基實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個。該公司曾在2015年嘗試開展過跨境電商平臺鉆石加工銷售業務,但是由于當時海南配套政策尚不完善,該項目在通過業務測試后就暫停了下來。對此,該公司總經理張保俊不無遺憾地說:“國人海外年均消費可達到2萬億元以上,應該說國內的跨境電商還是非常有市場前景的,我們期待省里的配套政策能夠早日完善,以便我們公司繼續把跨境鉆石加工業務開展下去。”
相比于跨境電商出口,跨境電商進口業務在海南已經冒頭。在海口復興城保稅國際商品直營中心,游客可通過兩種方式購物。一是直接挑選購買明碼標價的各類完稅商品;二是通過跨境電商模式購買保稅商品(存儲在海口綜合保稅區保稅倉庫,尚未報稅通關,視為境外商品),然后再快遞送貨上門。
海口洋盒子萬國跨境商品體驗中心則是一家位于海口市中心的跨境電商O2O體驗店。在該店內,海口市民林女士選購來自全球的各種商品。選中了滿意的日本奶粉后,林女士便通過體驗店網站下了訂單,付款后商品會從日本直接郵寄到林女士家中。林女士告訴記者:“價格上會比直接網購貴一點,但是重要是體驗過后,感覺上還是會放心些,單純網購就會眼花繚亂,不知道選擇哪樣好。”
據省商務廳外貿處相關負責人卓民介紹,相比于國內其他省份,海南的跨境電商目前還是處在一個起步階段。
雖然起步較晚,但海南發展跨境電商的前景被許多人看好。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海南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亞歐航運干線經停、中轉、分撥和補給服務的戰略支點,面向東南亞,連接北部灣,服務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這為海南未來發展跨境電商奠定了良好的物流基礎。
海口保稅區招商辦主任邱進昌認為:“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又是旅游大省,旅游市場涵蓋面越來越大,在進口電商上非常有市場消費潛力。”
解決各環節制約問題 培育跨境電商產業氛圍
“跨境電商不是一個產業部門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涉及生產、銷售、物流、倉儲等多個環節,尤其是需要完善的貨物通關和進出口結匯等配套政策,這是支撐起整個產業發展的基礎。”卓民告訴記者,相比于傳統外貿交易,跨境電商連接了買賣交易雙方、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及移動支付、物流倉儲配送、海關、商檢、保險等一系列環節,尤其是物流倉儲、通關、金融成本等現實問題是從事跨境電商中小企業必須面對的三大難題。
卓民表示,海南的跨境電商還在起步階段,首先要先以政策為導向,吸引企業落戶從事跨境電商,然后再逐步發力,把各個環節的系列問題解決,培育起跨境電商的產業氛圍。
在剛剛結束的海南省第三屆“科創杯”創新創業大賽復賽上,一家名為海南東岸驕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是一家跨境貿易公司,主要依托亞馬遜電商平臺,向全球尤其是歐美國家銷售電子配件產品。其創始人翁詩琳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海南人,在外出創業多年。前不久,翁詩琳才將自己創業公司的總部從東莞搬遷至海口,落戶在江東電子商務產業園。
“之所以選擇回海南發展,是因為東莞的人力成本、租地成本都較高。”翁詩琳告訴記者,雖然公司已經搬回海南發展,但是業務部門還放在東莞,“我們的產品產地是在東莞,必須要有人駐扎在產地,做好產品的監管和運輸。”
目前,大多數做跨境電商的中小企業囿于資金限制,而無力建立獨立完整的倉儲供應鏈。不少企業轉而采用專線物流、郵政小包、國際快遞等方式進行收發貨物,這樣不僅成本較高,還會處處受到限制。對此,翁詩琳就頗有感觸:“國家、地區內部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國家之間的進出口貿易政策,很大程度決定了中小企業跨境貿易的順暢與否。”
為解決上述問題,探索我省跨境電子商務促外貿轉型升級新路徑,形成貿易便利、監管高效、法制規范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環境,省政府辦公廳在去年印發了《海南省跨境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區實施方案》,旨在通過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及監管平臺,建設跨境電子商務“雙區”線上交易平臺,建立海南省跨境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區,創新海關、檢驗檢疫等監管模式,優化稅收,完善倉儲物流等途徑,推動我省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而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根據上述方案,海南要在海口保稅區和洋浦開發區建設跨境電商示范園區,并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100億元目標。在海口保稅區內,占地34.4畝的跨境電商示范區已經初現雛形。未來示范園區要引入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外貿綜合服務、電子商務專業等企業落戶,并提供通關、物流、金融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在統一提供的公共服務平臺上,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線上平臺和線下園區聯動發展。
邱進昌表示,保稅區將會以鼓勵性政策吸引跨境電商落戶園區發展。如保稅區的“關內境外”政策,企業進口產品可以先整批進入倉儲庫后再報稅,如此可為中小企業爭取現金流,緩解資金鏈壓力。此外,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區的產品稅率、倉儲承租費用以及辦公場地都會有系列優惠,物流成本也有一定補貼,跨境交易額達到一定標準后還會給予獎勵,以此鼓勵中小企業落戶園區,大力發展跨境電商。
目前,洋浦保稅港區和海口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監管平臺已完成了軟硬件建設,示范區線下海關、國檢查驗監管平臺已建設完成,兩個保稅區1萬平方米的倉儲保稅專庫都已建成,基本具備了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基礎條件。
專家建議發揮特長 發展海南特色跨境電商產業
“2016年,中國的跨境電商交易中出口跨境電商占比達到80%,在跨境電商進出口占比上,海南與全國整體水平相比較而言,還存在較大距離。”海南師范大學電子商務系主任劉曉文認為,與內地跨境電商發展較好的省市相比較,海南發展出口跨境電商在產品端存在一定的短板,優勢產品的種類有待進一步豐富。
目前,海南的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光伏組件、變壓器、醫藥品和汽車等幾類,且規模都不是太大。劉曉文建議,海南發展跨境電商應釆取聚焦策略。一是地域聚焦,重點面向東南亞和南亞,做大兩亞跨境電商;二是品類聚焦,精選海南本地優勢產品和本地大宗進口商品,如椰子、橡膠等產品,盡快確定突破點,使出口跨境電商和進口跨境電商互相帶動,互相促進,聯動發展。
邱進昌則認為,海南發展跨境電商可以“借力助力”,借助離島免稅等政策引入跨境電商平臺落戶海南,引入境外高端產品加工、銷售,從而引導我國境外消費回流。
“我覺得海南可以發展自己的生態優勢,培育跨境電商品牌運營團隊。”翁詩琳認為,海南本身不是工業大省,在制造工業上無法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相比擬,但跨境電商的運營基本靠網絡平臺操作,海南可發揮生態優勢,鼓勵發展跨境電商品牌運營,專門培育做跨境電商品牌運營的人才隊伍。
此外,海南至今沒有一個城市獲批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截止到2016年底,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成都、大連、寧波、青島、深圳、蘇州12個城市已獲批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這使得海南發展跨境電商缺少必須的政策保障。業內人士建議,海南應盡快組織海口或三亞申請新一批的跨境電商試點城市。
?
相關鏈接:
中國國際電博會10月開幕 今年首設跨境電商進口博覽館
海南2020年培育3-5家年交易額過百億跨境電商企業
中國跨境電商熱戰正酣 日媒:海淘比例將不斷提高
上海抽查跨境電商進口消費品 不合格檢出率高達19%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