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擬立法設立獨生子女“護理假”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已經有包括河南、福建、廣西、海南等地出臺了類似政策,獨生子女“護理假”時間在10天到20天不等。
近年來,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逐步進入老年人行列,獨生子女如何照顧父母成為社會性難題。包括重慶、河南、福建等在內的多個省份出臺了專門針對獨生子女的“護理假”政策,無疑是對于該難題的一種正面回應。
在全面開放二孩的時代背景下,原有響應計生政策號召的獨生子女家庭,則成了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現今,正輪到第一代獨生子女擔負起養老的重任,對于這個群體及其家庭,公共保障上多做一些針對性傾斜和分擔,其實也是對過去計生政策承諾的一種兌現。專門為獨生子女設置“護理假”,就體現了這種踐諾的思維。但僅有護理假,顯然還遠遠不夠。
據媒體報道,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預測專家王廣州,曾運用人口抽查數據和計算機仿真模型估計,2010年全國獨生子女的總量在1.45億左右。而只有一個孩子,使得這些家庭與多子女家庭相比更加脆弱,風險度更高。比如,在養老問題上,獨生子女父母在養老上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已然更大,設置“護理假”令人欣喜,但僅有“護理假”顯然還不足以完全彌補這種不確定性。雖說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之前已經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家庭,將繼續按規定享受各項計劃生育獎勵優待政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流動型社會的繼續深化,獨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將更為突顯,如何讓這類家庭享受到同等水平的養老保障,恐怕需更多的政府投入。
而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又還有一個特殊群體,即失獨家庭,他們更需要有針對性的公共保障的系統關照。去年,財政部、國家衛計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計劃生育投入機制的意見》,其中明確了統一城鄉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標準,將農村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標準提高到與城鎮水平一致,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實行特別扶助制度扶助標準動態調整。這展現了政策對失獨家庭的優待,但除此之外的一些細節問題,還有待盡快厘清和落實。
如“失獨再生養”家庭的政策優待問題。按照現行的相關政策,失獨家庭如果通過抱養或輔助生育重新擁有一個孩子,將不再享受政策救助。這一點在現實的爭議頗大,也考驗著相關政策的溫度。有政協委員就提出,對待“失獨再生養”家庭也應該一視同仁,保留他們原有的每月扶助補助和一次性扶助金等;還有失獨家庭要求建專門性的失獨養老院,以實現“抱團養老”,但目前仍只有少數地方開始行動;此外,對于失獨家庭的現實困難,如監護人缺失,精神上的空虛等,都需要公共部門與專業社會組織的及時介入。
從某種程度上說,為獨生子女專設“護理假”,其最大的意義還不僅僅是假期本身,而在于突顯了獨生子女家庭的相對“特殊性”,體現了公共政策對這類家庭的應有傾斜與關愛。這一點在全面二孩時代,尤顯必要。當然,如何把這種政策善意落實好,仍考驗著各地的執行力。而之于整個獨生子女家庭群體尤其是失獨家庭的公共保障而言,依舊還有很多的短板需要補上。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