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儲白珊 實習生 陳子宜
急診室似乎永遠彌漫著“戰場”的緊張氣氛——人頭攢動,儀器聲不絕,移動病床進進出出。
急診室里的男護士,似乎更像戰士一些——走路生風,扎針、拔管、上藥動作麻溜,說話語速略快,言簡意賅。
2日上午,省急救中心急診搶救室,記者通過兩樣物品,看到這些“男丁格爾”的忙碌與辛勞。
病床邊的小桌子
這是一張齊腰高、長約1米、寬約50厘米的小桌子,它裝有滑輪,可以很方便地推到病床邊。值班護士記錄病人生命體征時,就會使用到它。
上午9點32分,護士黃訓平站在床邊小桌前記錄病人的生命體征,身邊跟著兩名實習護士。每記錄一床,他就會跟實習護士交代一遍病人的新醫囑和用藥注意事項。
“1床這位病人是急性胸痛,昨天下半夜送進來的。現在他正在注射硝酸甘油。這藥存放和使用時都必須避光,切記切記,如果我們操作不當,很可能會導致病人出現氰化物中毒。”他一字一句說得清楚,看到實習護士點頭表示明白,他輕輕笑了一下,把小桌子往另外一張病床靠去。
這次他只是把小桌子推到床尾,就上前一步湊到病人面前,柔聲說:“您一會兒要打破傷風針。打這種針不能空腹,您現在要吃東西,要吃飽哦。”轉頭看見病人家屬從包里掏出幾個包子,他馬上指著搶救室的一個角落說,“那里就有開水,您可以在那里打水喝”。言罷,回到小桌前迅速將病人體征記錄下來。
“每天,醫生都會給病人新的醫囑。我們要第一時間將醫囑告訴病人。同時,病人所有的配藥、加藥、上藥也都由我們負責。”黃訓平一邊推著小桌子在病床間流轉,一邊說,床邊小桌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很多提醒服務,他們一邊記錄一邊就可以做。
分診臺里的小方凳
這是最普通的小方凳,一共兩張,放在急診預檢分診臺供導診護士使用。
護師鐘陳發、護士葉峰在分診臺“坐鎮”,因為咨詢的人多,他倆大部分時間都是站著,兩人差異挺大:一個聲如洪鐘,略帶沙啞,口頭禪是“有什么問題”“相信我”“能搞定嗎”;一個聲音沉靜、細柔,口頭禪是“稍等”“一個一個來”。
“看急診,第一步就是到分診臺咨詢、預檢。在高峰期,病人基本上都是扎堆來。”鐘陳發連這句介紹,都是在忙碌中擠出時間說的。
果不其然,上午9點48分,分診臺前的病人或舉著醫保卡,或舉著檢查單,他們的問題幾乎是同時拋出來的:
“請問急診外科的號怎么取?”
“這個藥在哪里拿?”
“我要打狂犬疫苗,要怎么做?”
“抽血在哪里抽?”
“我胃痛死了,要看哪個醫生?”
……
鐘陳發和葉峰同時站著。他們分頭處理不同的問題,有的問題回答時會用手指引方向,有的問題會先接過檢查單查閱。
“急診分成一、二、三、四、五等五個等級。病人到面前提出訴求時,我們要迅速判斷他(她)的問題屬于第幾等級,然后按照輕重緩急進行處理。”鐘陳發說。
“鐘陳發已經在急診干了4年,而我是兩個月前才從ICU調過來的,講實話,一下子這么多問題丟過來,我會短暫蒙一下。”葉峰說。
但葉峰的行動很迅速。聽一個病人說頭暈想嘔吐,剛坐下的他立刻站起來:“來,您往這邊,咱們測一下血壓。”處理完這攤,他坐下,聽鐘陳發說病人要去抽血,又彈起來:“來,我帶您過去抽血。”
上午10點55分,鐘陳發看見病人開始減少,囑咐葉峰11點鐘時去吃午飯(分診臺的責任護士上班時間是從當天上午8點至下午5點半,中途沒有休息,只能輪流吃飯)。葉峰答應了一聲,看見一位外傷病人進入急診大廳,立刻奔過去攙扶著病人進入搶救室。
交接給搶救室里的醫護人員后,葉峰小跑出來,打電話呼叫外科醫生。電話才放下,看見身旁一位老人要做心電圖,他立刻帶著老人去心電圖室。
此時已經11點06分了,午飯?等忙完這陣再說吧。
?
?
相關鏈接:
醉漢輸液后大鬧急診室 踢傷懷孕護士賠償5000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