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營業執照,也能發布招聘信息
有的隨便發有的收點錢
記者體驗網絡招聘,發現一些平臺審核有漏洞
近日,東北大學畢業生李文星通過網絡招聘平臺找工作,遭遇“李鬼”公司誤入傳銷組織,最終付出生命代價。事件發生后,大學生求職陷阱、網絡招聘平臺的審核漏洞等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9日,記者體驗了市場近期流行的7個招聘平臺及軟件,發現招財貓招聘完全無需認證,就可發布招聘信息;拉勾網需要認證,但審核門檻低,容易通過;同城招聘網只需交300元保證金,即可跳過提交營業執照環節。而智聯招聘、58同城、獵聘網、中華英才網等網站因審核手續原因,記者均未能成功發布招聘信息。
同城招聘網APP截圖
求職經歷
面試交300元,第二天公司就跑了
近年來,江蘇南京、廣東深圳等地都曾出現通過網絡招聘平臺發布虛假招聘信息,進而騙取求職者押金或騷擾求職者的事件,海口市民陳振(化名)向記者講述了他在廣州上大學時被騙的兼職經歷。
“大二那年的暑假,我想找一份兼職,在兩家招聘網站上投了十幾份簡歷,只要對學歷要求不高,工資尚可的我都投了。”陳振說,投了簡歷沒多久,就收到了幾個面試通知。“其中有一個自稱是電腦公司,工作地點在番禺區,雖然距離廣州市區有點遠,但我還是過去了。”陳振來到面試地點發現,墻上掛著一塊“名企面試中心”的牌子,對方稱專門幫電腦公司招人,無論長期工還是暑假工都可以。
“在填了一張信息登記表后,招聘人員說我已經通過面試,但要交300元建檔費和服裝費用。”陳振說,當時沒有社會經驗,以為公司要統一購置工裝,就把錢交了。緊接著,面試人員對他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培訓,主要是講解公司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注意事項等。
“培訓后,面試人員稱第二天上午來公司統一乘車,前往工作地點。第二天,我在約定時間到達公司后,卻發現大門緊鎖,等了一個上午都不見人。”陳振說,后來他向老師同學打聽此事,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記者測試
無營業執照,交錢就能發招聘信息
9日上午,記者體驗了7個招聘平臺和軟件。其中招財貓招聘APP在注冊并隨意填寫公司名稱后,就可發布招聘信息。記者填寫了一則招聘信息,點擊發送,該信息立刻就處于展示中。
而拉勾網APP在認證過程中,需要提供營業執照予以驗證。記者隨意在網上搜索了一張較為清晰的營業執照照片,上傳到網站上,并填寫了與營業執照名稱相同的企業名稱。過了2小時左右,系統提示認證通過,記者也順利發布了一條招聘文案策劃的信息。
在體驗過程中,58同城、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獵聘網需要法人身份證號、企業郵箱、HR持身份證拍照等方式進行認證。由于記者無法提供,因此,即使上傳了營業執照,也無法通過審核。
記者發現,在一些軟件審核較嚴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軟件。記者在一款名為“同城招聘網”上注冊了賬號,想要發布招聘信息,需要上傳公司營業執照,最快10分鐘即可通過驗證。可下方還有一條寫著,“如暫時無法提供營業執照,繳納300元保證金,即可體驗超爽招聘服務。”
專家提醒
謹防求職詐騙,識別傳銷陷阱
大學生求職心切,又缺乏社會經驗,如何在求職時辨別招聘詐騙,海南省人力資源市場負責人武志東給出了一些建議。他說,求職一定要選擇可靠穩妥的網站,大學畢業生最好參加由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人社行政部門組織的正規招聘活動。如果招聘單位以某些名義向求職者收取抵押金、風險金、報名費等行為,都屬非法行為。即使是招聘單位培訓本單位的職工,也不準收取培訓費。求職者遇到此類情況,要拒絕交錢并舉報。此外,不要被招聘單位扣押任何證件。
武志東還表示,傳銷組織經常以“高薪”、“一夜暴富”等招聘信息來引誘求職者上當,缺乏經驗的大學生往往容易落入陷阱。他提醒,無論傳銷組織怎么“變臉”,只需要看三個特征,就可識破傳銷陷阱。
3招識別傳銷陷阱
是否需要認購商品或交納費用取得加入資格;
是否需要發展他人成為自己的下線,形成層級網絡;
是否以直接或間接發展人員的數量或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報酬、獎金,參加人員所獲得的收益并非來源于銷售商品或服務等所得的合理利潤,而是他人加入時所交納的費用。
?
相關鏈接:
求職者講述網上招聘陷阱:公司收建檔費后“消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