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海口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系列報道(三)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下稱“維修資金”)申請難的現象并非只在海口存在。據媒體公開報道顯示,全國各地幾乎都存在同樣的問題。為了解決支取房屋“養老金”難的問題,各地也結合本地牲出臺了許多“接地氣”的實施意見和管理辦法。
毫無疑問,海口市給維修資金開辟“綠色通道”為維修資金的申請降低了部分難度,但過度依賴“綠色通道”絕非治本良策。那么應該如何破局?
南海網記者把來自海口市業主、物業公司、政府以及部分業內人士的聲音進行了匯總、整理。在“建設美好新海南”大研討大行動之際,希望以海口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使用為突破口,充分發揮群眾智慧,切實想出一些辦法,做出一些改變。
業內人士:“2/3通過”可否改為“不超過1/3反對”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問題上,其他省市的做法值得海口借鑒。
從2015年開始,廣東省對電梯更新、改造、維修需要提取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程序進行了簡化,由電梯的使用管理人直接向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機構或者業主委員會提出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同意后即可提請使用,不需通過2/3以上業主表決通過。
浙江省在2016年就出臺新規,房屋維修方案公示以后,只要建筑物內所有權人不超過1/3的業主書面提出反對意見,就視為公示同意。
安徽合肥市也在探索建立維修基金應急基金,即從維修基金增值部分中單列出一部分,用于小區緊急狀態下快速支用。
大家建議,把眼光著眼于通過的2/3的同時,是否可以變通為著眼于余下的的1/3,在一定時間內,把確定同意更改為確定不同意,人數上無疑減少了,難度自然會降低。
物業公司:期待一次多方參與的“圓桌會議”
維修資金的申請中,物業公司往往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一頭是業主因為工程遲遲不實施而發出的抱怨,另一頭則是因為嚴苛的審核、“跑斷腿”的辦理強度。
由于維修資金申請難,物業公司又為了保證業主生活不受影響,大多都是通過先行墊付維修款進行維修,再著手開始跑辦申請手續。資金批下來,物業就得到了解脫,批不下來,只能選擇要么克服困難,繼續辦理,要么放棄辦理,自行找補資金缺口。
記者在調查中,海墾物業公司經理表達了她的想法。這位經理建議,維修資金申請手續多、難度大,業主不理解,政府不放松,這個時候需要多方溝通,由政府或物協遷頭,多方參與舉辦一場“圓桌會議”,大家一起溝通,一起研討,在保持政策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可突破的難點。溝通是解除誤會、增進理解的最有效方式,同時也是解決問題,共建和諧的基礎。
住建局:當務之急是推進小區成立業委會
為了讓維修資金花得規規矩矩、明明白白,海口市住建局嚴把審核關,這個“嚴”字有時讓跑辦申請的物業公司直呼“頭大”。一個略帶草書的簽名、一張缺失的票據、一串錯誤的電話號碼等等都可能成為被拒的理由。
“手續的審核是一份責任,我們放松哪怕一點,就是對老百姓的不負責。維修資金是老百姓的錢,政府要提供的就是保姆性的服務,即一要做到管好錢,二要做到讓百姓用好這筆錢。”海口市住建局資金管理處負責人說。
對于維修資金申請難的情況,海口市住建局主管此類業務的負責人建議,加強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管理,當務之急是推進小區成立業委會,業委會是維修資金持有和管理的主體。政府將主動作為,幫助小區成立業委會,實現小區自治和自我管理,讓維修資金的使用變得健康、透明。
物業協會:立足民生 立足海口“候鳥型”居住方式
“業委會要成立,但要在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基礎上再成立。”海口市物業協會執行秘書長陳海波說,如果沒有相應的法規,業委會的背后往往是經濟利益,并不能發揮其該有的作用。
針對維修資金申請難的現狀,陳海波認為,維修資金的使用要有兩個立足。一是要立足民生。當居民停水、停電,上不了樓、回不了家時,顯然是嚴重影響了生活,那么就要修,而且要馬上修。這種時候,政府應該大膽一些,用實際情況刷新政策比例。第二個是要立足海口市獨特的居住方式。“候鳥型”的居住方式是海南所特有的,這也是申請維修資金要達到“雙三分之二”比例時遇到的最大難點。因此,是否可以出臺一些符合海口實際情況的資金管理政策,只有不斷地變化來適應現實情況,才能讓惠民政策不僅僅停留于紙面,而成為切實改善業主生活的好政策。
?
相關鏈接:
湖南上調養老金 定額標準每人每月增加50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