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8月11日電(記者王炳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鎖定逃犯面龐,在人來人往的斑馬線上捕捉闖紅燈者的相貌,擺放在單位大門前用于打卡考勤……“人臉識別”技術的這些功能很多人已熟悉。如果將其與政務服務相嫁接,又會結出什么樣的果實呢?
近日,隨著江蘇省地稅局在全省范圍內正式上線支付寶刷臉查個稅服務,全國已有40個城市開通“刷臉政務”。“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此舉拓出了新的便民應用場景。
26歲的張棟來南京工作快兩年了,一直不清楚公司到底給自己繳納了多少稅款。而現在他只要用手指滑動一下屏幕,打開支付寶,在“城市服務”一欄,他點開個稅查詢,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輕松對個人信息進行驗證,進而查到自己個稅的基本信息、繳費狀態等。
支付寶的上級公司螞蟻金服品牌與公眾溝通部專家劉揚介紹,他們依托覆蓋5.2億活躍用戶的基礎數據信息,以及臻于成熟的金融級“人臉識別”技術,目前已經與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南京等40個城市的政府部門合作,開通“刷臉”辦理個稅、查詢公積金、認證養老金領取資格、交通違章在線繳罰等應用場景。截至目前,已有875萬人體驗“刷臉政務”。
北京市地稅局今年年初引入“人臉識別”辦稅系統,目前已實現“刷臉”查詢個人納稅信息、12萬元個稅申報、注冊認證等業務。北京市地稅局納稅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由于很多個稅業務需要實人認證,過去需本人來到辦稅大廳,工作人員比對身份證進行相貌認證,既讓百姓多跑腿,也加大稅務部門的工作量。“人臉識別”的智能系統上線后,減輕了群眾的奔波之苦。
“人臉識別”技術拓出的便民新場景,無疑加速了我國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進程。在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贠杰看來,將“互聯網+”與“政務服務”相結合,符合我國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需要,特別是“刷臉政務”的推廣,讓各地有了讓老百姓“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的底氣。
面對移動互聯網潮流,各級政府如何搭好這趟快車,也是政務創新成功與否的關鍵。清華大學電子政務實驗室副主任張少彤說,原有的電子政務一般由政府部門自己開發平臺,存在知曉率不高、推廣難度大、成本過高等短板。如今,政府服務與覆蓋率極高的支付寶、微信等平臺“結緣”,有利于降低成本,在短期內實現落地。
?
相關鏈接:
“互聯網+政務”,該多些“刷臉證明‘我是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