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打擊傳銷活動,8月10日,國家工商總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以“招聘、介紹工作”為名從事傳銷活動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決定開展為期三個月(8月15日-11月15日)的傳銷活動專項整治行動。(8月14日中國青年網)
最近幾天來,23歲大學畢業生李文星誤入傳銷溺水死亡事件一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讓非法傳銷再次走進人們視野。事實上,近幾年來傳銷組織的確活動猖獗,利用各種渠道和手段利誘欺騙有關群眾誤入傳銷騙局的情況時有發生。媒體甚至爆出這種非法傳銷還衍生出“撈人”產業:陷入傳銷組織者的親友向反傳銷組織出錢,反傳銷人士則負責“撈人”。
傳銷問題由來已久,國家對其也并非放任自流。相反,一直以來國家對于非法傳銷都是重拳出擊。只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打擊傳銷就像是拳頭打水,打而不散、散而又聚。特別是融入“互聯網+”潮流后,非法傳銷披上了電子商務、企業原始股、私募基金等“馬甲”,一時間也增加了打擊難度。如此種種,都導致非法傳銷活動成了社會治理的“牛皮癬”。
打擊非法傳銷,互聯網大有可為。互聯網具有著虛擬性、即時性等特點,與傳統形式相比當前傳銷組織在很大程度上也更依賴于互聯網。比如說,通過互聯網聊天誘騙青年大學生入傳銷彀中等等。互聯網應成惠民之網,而不能淪為詐騙之地。若能充分發揮網警作用,進一步暢通網絡舉報等等,相信也能夠“過濾”掉非法傳銷信息,有效遏制悲劇發生。
借助互聯網,共享打擊非法傳銷信息。傳銷并不局限于一地,其四處流竄,也就決定了打擊非法傳銷必須做到全國一盤棋。當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傳銷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強”,徹底予以根除也不能只是政府職能部門的責任,必須形成“全民皆兵”局面。借助互聯網,各地將非法傳銷等信息予以共享,無疑有助于徹底擠壓傳銷生存空間。
筑牢“防火墻”,織密“防護網”。很多案例都足以說明,一些青少年在防備非法傳銷方面相關知識較為缺乏,導致其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上當受騙。而今在家庭著力提高兒女防傳銷意識同時,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開設相關課程,增強青少年們對非法傳銷的分辨功能。當然,清朗網絡空間,為青少年們創造一個綠色、健康、安全的上網環境,也尤為必要。
血淋淋的事實證明,青少年很容易成為非法傳銷受害者。讓非法傳銷遠離自己,青少年就必須清楚:天上不會掉餡餅,辛勤勞動才是創造一切財富的源泉;為理想而奮斗的過程哪怕很艱辛,但奮斗的過程是幸福的。筑牢“防火墻”,織密“防護網”,盡快建立健全根治非法傳銷活動長效機制,形成打擊傳銷社會合力,在打擊非法傳銷方面相信會更有效果。(楊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