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常見的套路就是在美容美發、洗車等店面,以各種話術誘導消費者辦卡,當金額達到一定的數目,商家就以經營不善、股東糾紛等原因關門,或干脆跑路。
安徽合肥市民張女士到辦過預付卡的理發店,發現店內空蕩蕩,只有一地狼藉,門外貼著經營不善要轉租的告示,頓時傻了眼,“我卡里還剩6萬多元,這可怎么辦是好?”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很多會員,加起來未消費金額在80萬元左右。(見8月13日《法制日報》)
這種消費者預付卡的錢還沒有用完,商家卻因為經營不善等原因倒閉,預付卡剩余金額無法退回的情況比比皆是,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也讓預付消費這種本來可以實現商家和消費者雙贏的消費模式蒙上了一層陰影。
尤須警惕的是,很多無良商家也看到了預付卡消費亂象和漏洞,并把其當成一種謀財手段。最為常見的套路就是在美容美發、洗車等店面,以各種話術誘導消費者辦卡,當金額達到一定的數目,商家就以經營不善、股東糾紛等原因關門,或干脆跑路。這種情況,依靠某個或某幾個消費者單打獨斗維權,各種成本往往讓人無法承受,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而那些嘗到甜頭的無良商家,會很快換個地方另起爐灶。
預付卡消費之所以亂象頻發,說到底是因為監管的缺失,所以要想結束亂象,只能從加強監管入手。相關部門曾出臺過《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對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單用途預付卡企業進行登記備案。然而現實中,商家在銷售預付卡前到相關部門備案的要求往往因監督不足而難以落實。
為了結束預付消費亂象,一些地方也開始積極探索,如福建省廈門市貿發局、工商局、國稅局等7部門聯發通知,就售券(卡)資金安全提出兩種管理方式,企業可以“二選一”:銀行擔保,讓商業銀行承擔全額履約擔保責任;第三方監管方式,如讓銀聯商務公司對售卡資金的使用、撥付等進行監管。一旦發生意外,可通過銀行擔保和銀行托管賬戶資金,對持券(卡)人進行償還,形成公司管物、銀聯管賬、銀行管錢的“三權分立”模式。
當然,再好的政策、規定,最終還是要靠落地執行才能發揮作用。我們迫切期待相關職能部門能夠嚴格落實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讓預付卡消費重新回到健康、積極、良性發展的軌道上來。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