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家人一起看了《戰狼2》,特別是看到影片結束時中國護照的畫面,有點小激動!相信在非洲打拼的中國人都會和我有同樣的感覺!”這是中國第24批援馬里醫療隊隊長、浙江醫院副院長宋柏杉今年8月最新的一條朋友圈。
宋柏杉的“小激動”源于他所在的中國第24批援馬里醫療隊剛剛結束了為期2年的征程,從非洲馬里共和國(以下簡稱“馬里”)載譽而歸。2015年7月,中國第24批援馬里醫療隊來到馬里首都巴馬科的馬里醫院,進行醫療援助,2年來為馬里當地百姓和華人華僑提供了17萬余次醫療服務。15日,宋柏杉接受了中新網記者的采訪。
在2年的征途中,這支醫療隊在高溫、傳染病、恐怖襲擊和職業暴露的種種危險考驗下,積極解決工作難題,疏解內心壓力,充分發揮醫療隊各科室技術優勢,收獲了當地政府的肯定和百姓的愛戴。
45℃高溫鍛煉意志 艱苦環境考驗信念
“黃土漫漫,熱浪滾滾,枯草凄凄,烈日炎炎……”這是宋柏杉初到馬里的印象。馬里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常年高溫,甚至經常沖上45℃。自然因素加劇了國家貧困,導致該國公共基礎設施基本缺乏、水電資源緊張、物資匱乏。
據了解,馬里當地食品價格奇高。為改善隊員伙食,醫療隊選擇在中國購置米面油等食品,經海運至馬里,同時也想方設法從多渠道方式采購雞鴨魚肉蔬菜等食品。
宋柏杉告訴記者,馬里落后的醫療水平、薄弱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以及常年高溫、蚊蟲滋生,導致瘧疾、黃熱病、艾滋病等傳染病肆虐、高發,也使得醫療隊的工作和生存環境更加危險和惡劣。
“馬里醫院門診診室內僅有一張桌子、一張檢查床,沒有電腦,只能人工叫號、手工開處方。”宋柏杉說道,住院部病房的設施也簡陋,大房間住8個病人,沒有空調,汗味飄散,即使戴著口罩也很難聞。
“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醫療隊的隊員們面對嚴峻考驗,沒有選擇退怯。
職業暴露加重心理負擔 文體活動疏導壓力
在馬里的兩年,物質上的貧乏遠比不上心理上的擔驚受怕,其中的源頭之一便是“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這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
醫療隊初到馬里時,接收了當地一名陳舊性骨折的病患,同時被確診為艾滋病患者。“在骨科手術中,病人鋒利的骨頭很可能刺破手套和皮膚,極大地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險。”宋柏杉說,很多醫生都害怕職業暴露被感染。盡管如此,隊員們依舊迎難而上。
此外,馬里地區政局不穩,時而會出現恐怖襲擊,也加重了隊員的心理負擔。記者了解到,2年內,醫療隊共經歷了三次恐怖襲擊事件,最近一次僅在距離駐地五公里的地方。
面對恐怖襲擊、職業暴露等高風險狀況,宋柏杉告訴記者,醫療隊會通過豐富的文體娛樂活動來疏導壓力。據悉,醫療隊員們平時會在中國政府為其建造的籃球場、乒乓球館等運動場所活動,以疏導壓力和負面情緒。
完善馬里醫療體系 “民間外交家”載譽而歸
馬里當地醫院實行醫藥徹底分家制度,患者需由醫生開出手術所需材料,如手套、針、線等,自己買齊帶入手術室。
在宋柏杉看來,這種制度大大降低了救治效率。為了克服難題,中國第24批援馬里醫療隊與中國藥材供應商達成長期合作,在馬里建立起了穩定的醫療耗材供銷渠道。
除了完善馬里的醫療管理體系,中國第24批援馬里醫療隊日常更多地是對當地百姓和華人華僑進行醫療救治。記者了解到,該支醫療隊共有31名隊員,其中27名醫務人員基本覆蓋各個科室,每天要接待門診患者百余人,完成各類檢驗、檢查和治療200多人次,中國醫生主刀或參與的手術每周都有近10臺。
2年以來,中國第24批援馬里醫療隊為馬里送去了優質的醫療服務,也帶回了中國與馬里之間的友誼。“在馬里的一些節日里,當地居民會贈送烤全羊給我們吃。離開前,馬里醫院醫務人員還特地訂制了當地的服飾、銀鐲,送給我們。”宋柏杉說。
2017年7月18日,中國第24批援馬里醫療隊在馬里國家疾控中心部長辦公處接受馬里共和國衛生和公共醫療部長桑巴·烏斯馬內·索代表馬里總統的授勛。宋柏杉獲得馬里國家騎士勛章,醫療業務相關隊員獲得馬里衛生騎士勛章。
“衛生援外是中國外交戰略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醫療隊員也可算得上是‘民間外交家’了。”宋柏杉笑稱。(完)
?
?
?
相關鏈接:
浙江: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三個“全覆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