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尋找新經濟增長點
越走越踏實的綠色崛起之路
“踩了生態保護紅線,再大再好的項目咱們也批不了。”近日,送走前來辦事的企業代表,白沙黎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局副局長陳偉業感嘆,面對來辦事的人,自己這“黑臉”已經唱了好多回。
鋪開一張白沙縣域地圖不難發現,碩大的生態保護范圍將白沙大部分縣域面積圈了進去。“紅線是觸碰不得的底線,任何項目規劃往這圖上一套,踩了紅線都沒得商量。”陳偉業說。
對于生態保護的態度,白沙一直很強硬:即使GDP增長慢一點,也要在生態保護上嚴一點。就在今年,白沙按照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和《海南省市縣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引》的要求,在省級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陸續開展了縣級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而擬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區總面積達到了1355.22平方公里,在省級生態保護區占縣域面積58.47%的比例基礎上,占比提升到了64.01%。
“增加的保護區范圍,主要集中在鄉鎮、農村的水源地、生態公益林以及水源涵養林等部分,對于老百姓來說,生活環境必須要好。”陳偉業說。
但對于一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而言,生態必須要保護,百姓的幸福指數也降不得。對此,白沙縣委書記張蔚蘭表示,圍繞我省的十二個重點產業,白沙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牙叉鎮的東風村,養殖戶陳君將果子貍特色養殖做成了年產值超200萬元的特色產業,同時還帶動周邊的100戶村民發展起了蜜蜂養殖。“產業能做這么大,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農戶的腰包鼓了起來,而生態環境也得到了保護。”陳君說,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今年他還將60戶貧困戶納入了自己的合作社,尋求抱團發展共同致富。
不僅僅是果子貍養殖,還有山雞養殖、南藥益智種植等等,如今,生態環保、效益良好的林下經濟已經在白沙“遍地開花”。今年,白沙還結合“多規合一”改革,先后規劃了南藥小鎮、茶香小鎮等特色產業小鎮的開發,計劃建設的千畝茶園、萬畝南藥基地,都是以生態保護為基礎發展起的綠色經濟,以提升百姓幸福指數,讓綠水青山成為充實百姓腰包的“金山銀山”。而在2016年,白沙還完成造林2500畝、培育各類苗木180萬株、義務植樹25萬株,森林覆蓋率穩定在84%左右。
去年異軍突起的白沙電商,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淘花”盛開的背后,是白沙在生態保護的紅線下摸索出的發展新路。僅僅去年一年,剛剛起步的白沙電商實現了線上交易額超4000萬元、訂單量超17.5萬單、購買人數超4.1萬人次,白沙把深山里的農產品賣到了全國甚至海外,助力1719戶貧困戶脫貧。
“生態保護紅線碰不得,白沙另尋發展之路,同時也讓這條綠色崛起之路越走越踏實。”張蔚蘭說。
如今,白沙在統籌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加快產業融合,推動海南中部熱帶生態特色農業基地、海南中部綠色農林產品加工交易基地、海南中部休閑養生旅游勝地和海南重要的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實踐區等“三地兩區”建設,在保護中謀發展,在發展中為百姓謀福祉。
從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到現在越保護越發展的綠色崛起,白沙生態保護區的范圍越劃越大,經濟發展的路子也越走越寬。
?
?
?
相關鏈接:
白沙電視問政聚焦重點項目建設 當面問責推進工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