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脫帽鞠躬的老人和“90后”禮讓姑娘
【事件】最近,一段視頻讓人感動:一位行動緩慢的老人脫帽向停車禮讓的司機鞠躬致謝。司機小吳把行車記錄儀拍下的這一幕,發到了朋友圈。一位88歲老人和一個“90后”姑娘,在斑馬線兩側給公眾上了堂道路文明的教育課。“每天過斑馬線時,我年紀大、腿腳不便,步伐比較緩慢,可路過的車輛都會停在斑馬線前等我通過,便被那些禮讓的司機感動到了。”“爺爺,在斑馬線前停下來讓行人先走,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爺爺,您這一鞠躬真是太大了,我真的受不起!”再度見面后,小吳向老人深鞠一躬。
【點評】
彎腰鞠躬,看似簡單的動作,代表著禮節,承載了文明。88歲老人,在斑馬線上脫帽鞠躬,表達對禮讓的致意、對文明的尊重,這是行人與司機共同創造的溫馨畫面。
盡管交通法中對禮讓行人有相關要求,不少地方也出臺了有關舉措,但施行起來卻沒那么簡單。使禮讓成為一種風氣,需要法律約束,也離不開自律自覺,更應該“互相成全”。脫帽老人與司機小吳就生動詮釋了“你為我駐足,我為你致敬”的感動。實際上,暖心的安全感和對等的尊重感是彼此激發的——老人敬的不僅是禮讓,更是共同堅守的道德準則;小吳感動的不僅是致敬,更是以禮相待、以行相示、以心相交。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份尊重與感動,正是“以心換心”的完美詮釋。
現實中,“路怒族”很多,總是跟人“頂牛”,控制不住罵人。行人“組團”闖紅燈過馬路,也成為城市交通的頑疾。這些固然有客觀因素,卻也需要合理引導。汽車時代,道路文明的涵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畢竟,一個人的素養是美德,一群人的修為才是進步。當經濟社會發展的列車行進至此,人們對文明和價值的呼喚,更需要落細落小落實,體現為具體行動。“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主動伸出實現美好的雙手,真誠禮待他人并由內而外地激發善意之舉,合抱之力就能構筑起社會的精神大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16日 05 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