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每年暑期,不少具有經濟實力的家長會選擇讓孩子去國外游學。盡管只有幾周的行程,但動輒數萬元的花費,游學已然被家長視為一種教育投資。近日,不止一位家長向南方日報記者反映,這筆投資“打水漂”了,孩子收獲不大之余,更令人不滿的是,行程中還出現了吃不飽、受歧視等諸多問題。事實上,近年來游學亂象叢生,不斷有家長為其買單,而監管卻一直處在缺位狀態。
3.8萬元游學連飯都吃不飽
小君(化名)是天河區外國語學校初一的一名學生,這個暑假,他參加了馬克漢姆教育機構組織的英國游學活動,從未出過國的他對此趟旅行充滿期待。讓他對此次英國名校之旅期待的另一個原因是,在馬克西姆教育機構來校的宣講中,他們繪聲繪色的描述吸引了包括小君在內的不少學生,可以和國際學生交流,參觀當地著名景點。這在業界看來,這些理應是游學產品的標配,但對于從未參加過此類旅行的孩子們而言,已然足夠新奇,令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
馬克漢姆教育機構收取每位學生38880元的報名費后組織了80多名學生到英國,然而事實與該機構所描繪的相去甚遠。“說好的與國際生交流,其實都是自己的學生,去劍橋學校也只是隨便轉一圈就出來了,去景點同樣也只是拉個橫幅拍了照就走,去景點的時間基本都是在車上度過的。”小君的家長馬女士吐槽道,行程安排的食宿也非常不好,經常吃不飽。更讓孩子感到委屈的是,當地接待的人并非機構所言的校長,而是該機構的工作人員,他對這批中國學生愛理不理,絲毫沒有顯現出地接人員該有的基本素質。
游學產品緣何貨不對板?截至記者發稿前,尚未收到馬克西姆教育機構關于此事的回應。馬女士表示,馬克漢姆教育機構的學生回來后,家長均向學校和該機構提出投訴,但都沒人處理,該機構負責人也不予回復。
“學”的含金量普遍不高
暑期以來,不少參加過游學行程的學生表示“游學”名不副實,游得多,學得少。廣州某中學高中生陳一山告訴記者,他曾經參加過的赴美夏令營,就是走馬觀花式的旅游,領隊甚至還帶他們進入商場,不少學生在此消費動輒數千元。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旅游消費需求的上升,越來越多人選擇暑期帶孩子出國旅游,而相比單純的游山玩水,有學習內容的游學產品更受家長青睞。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家長普遍有望子成龍的期待,他們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資花費不菲,如果在一趟旅行中,能讓孩子在游玩的同時,又能長見識,提高英語水平,這樣的行程往往是受青睞的;另一方面,從供給方來看,游學行業的毛利率可以達到20%-30%,遠超大眾旅游,因此越來越多旅游企業企圖在“游學”板塊獲得更多利潤,讓旅游搭上教育的便車,提高產品附加值。
然而,在魚龍混雜的游學領域,“學”的時間占比和內容含金量,一直廣為學生及家長詬病。近日,多名家長向記者反映,參加的游學團多以旅游為主,學的時間不到行程安排的一半。
家長張女士告訴記者,尤其是實力較弱的小機構,他們混跡在學校圈中,一旦獲得了學校的允許,就可以在學校進行宣講招生,順理成章地做成一筆不菲的學生生意。但該機構的信譽如何,服務質量如何,家長只能夠聽該機構的一面之詞,學校并不給予參考意見。“很多時候只能靠學生試過才知道品質究竟是怎樣的。”張女士坦言,這樣的試錯成本有些高,畢竟不同于一般消費品,動輒數萬元的游學產品,相當于不少家庭半年的收入。
游學市場監管存空白
貨不對板,體驗很差,學無所獲,家長為此買單,企業因此而受罰了嗎?事實上,游學領域的監管仍然存在空白。
目前,承辦游學的機構主要包括留學中介、旅行社、語言培訓機構、國際教育交流組織和學校等五類機構,其中只有留學中介和國際旅行社具備申請海外游學簽證的特許資質,其他均不具備做出境游的資質,他們需要通過與留學中介和旅行社合作,切入游學市場。
因此在監管上,監管對象繁多,而目前監管主體單一。有關專家指出,旅游主管部門的監管實際上非常有限,而且監管的對象也僅僅局限于旅行社,很多教育機構仍處在監管的盲區,這部分的監管需要教育部門的介入。
有專家進一步指出,游學的類型也很多,包括學校組織的公益游學以及旅行社、留學機構組織的商業性游學,教育主管部門應對以公益之名行商業之實的游學活動進行清理,取消學校與中介機構之間的合作模式,將由學校組織的公益性游學與由旅行社、培訓機構、留學中介機構組織的商業性游學及夏令營劃分清楚。在此基礎上,有關部門才能根據主體的不同,對游學活動進行分類監管,避免灰色地帶出現。
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出國參加夏(冬)令營等活動管理的通知》和《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但此類規范性文件在行政訴訟中并非適用對象,難以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法律界人士指出,通過出臺效力更強的法律法規,對海外游學的組織者、概念范圍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界定,明確各級監管責任,做到權責明晰,才能夠更有效地遏制頻繁出現的游學亂象。(周人果)
?
?
相關鏈接:
斬斷海外游學“向錢看”的利益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