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創”強化職業病“防”“治”宣傳
為高風險崗位人員撐起健康保護傘
從業者在企業組織下到市職防所進行職業病檢測。
職業病防治工作關系到廣大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和合法權益,也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一直以來,海口高度重視對職業病的防治,認真貫徹《職業病防治法》、落實《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特別是“雙創”開展以來,作為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內容之一的職業病防治知識宣傳力度空前加大,全市通過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強對作業場所的監督監測等措施,使職業病發病率維持在較低水平,有效保障了勞動者的健康,維護了職工的權益。
今年4月1日,海口市職業病防治所正式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實施免費職業健康體檢;6月,《海口市職業病防治規劃(2017-2020年)》正式印發。針對噪聲、矽塵、苯系毒物等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以及職業病危害分布廣泛,且具有遲發性、隱匿性等特點,海口計劃在2020年前建立健全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格局,全面開啟職業病防治規范管理新時期。
職防所技術人員認真對從業者進行職業病檢測。
主動檢測率低 防治意識薄弱
“不太清楚要去哪里檢查、需要辦一些什么手續,還有費用方面的問題,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也沒覺得身體有什么不舒服。”聽說長期接觸粉塵的工匠應該去做一個職業病檢測,在濱江路口經營門窗加工的老董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干工忙,店里雜事也多,所以平日里沒有刻意去關注過職業病方面的問題。“還有就是覺得自己身體素質不錯,不至于得什么職業病,所以不想給自己添麻煩。”他笑著說。
近日,記者走進海口市職業病防治所發現,作為海口市唯一一家職業病診斷機構,體檢區的檢查者卻寥寥無幾,而這里的工作人員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冷清。“多數是得了病才來檢查,安全意識太薄弱。”職防所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從今年4月1日起,市職防所已經實行免費職業健康體檢,但是體檢的人數較以前并沒有太大變化。截至今年7月,市職防所為約5000人進行了職業健康體檢,時間已經過去大半,緩慢的進度讓職業病防治所的工作人員感到揪心。
職業健康體檢作為職業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線,顯得尤為重要,而這第一道防線首先就卡在了勞動者自己身上。
市民陳先生即將到混凝土廠上班,在上崗前,他在公司的安排下進行了崗前體檢。“如果公司不安排,我可能不知道也不會來做崗前體檢。”當被問起在工作期間是否會每年定期來體檢時陳先生表示,感覺身體不舒服才會來看。“你在混凝土廠上班,每年都要來查塵肺和職業性噪聲,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一旁的工作人員趕緊提醒他。
“市民職業病防范意識比較薄弱,職業病的危害知曉率較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更有一些從業者,即使得病了也不會意識到是職業病,通常是身體出現異樣后才去醫院治療,其中少數人在醫生的建議下才來鑒定是否是職業病,市職防治工作人員對此感到擔憂。根據我國《職業健康檢查管理辦法》,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應當在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尤其是在崗期間,每年都應當進行一次職業健康體檢,對身體情況進行監測。
從業者可免費接受職業病檢測。
多重因素影響 防治屢遇尷尬
組織員工進行職業病檢測是用人單位的責任,但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用人單位責任落實不到位是制約海口市職業病防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海口市職業病防治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是勞動者的權利,而部分用人單位負責人法律意識不強,對改善作業環境、提供防護用品、組織職業健康檢查投入不足,對發現的疑似職業病不及時組織診斷,讓很多農民工、勞務派遣人員等人群的職業病危害防護得不到有效保障。
有數據顯示,海口市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申報與備案的企業有 448 家,涉及員工約有14000人,而這些企業均系主動申報,不排除有漏報瞞報的現象。據了解,企業一旦進行了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申報與備案,就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防護措施,制定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保證相關員工參加工傷保險,并定期組織員工培訓和體檢,全方位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而在一些不法企業看來,這一系列的職業病防治要求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于是乎漏報瞞報現象層出不窮,雖然相關部門連年排查,但由于企業眾多,排查難度大,規范管理仍較困難。
除此之外,海口職業衛生監管和職業病防治服務能力也亟待提高。目前,海口市僅有 1家職業病診斷機構,基層監管力量和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對危害信息掌握不全,對重點職業病及職業相關危害因素監測能力不足。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廣泛應用,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不斷出現,職業病防治形勢愈發嚴峻。
從業者在接受職業病檢測。
開展職業病防治 是“雙贏”的自我保護
職業病防治,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來說都是一種保護。對勞動者來說,樹立安全意識,依法行使權利,定期職業體檢,及時止損,分清健康損害的責任,發現職業禁忌,是對自己的保護;對企業來說,職業健康體檢是責任劃分的利器,也是盡一份社會責任。
那么,職業病都具有哪些特征呢?記者了解到,根據衛生部公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職業病包括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等10大類132種,只要是接觸粉塵、放射等六類因素及特殊作業的勞動者,上崗離崗在崗時離崗后都需進行健康檢查。目前,海口市職業病防治所可以進行接觸粉塵類、物理因素類、化學因素類三類體檢,體檢可以由用人單位統一組織,也可以由勞動者持單位開具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史的相關證明,在工作日時間到海口市職業病防治所進行免費職業健康體檢,檢查報告當天下午4點可取,最晚不會超過第二天。同時,市民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撥打0898—66223337進行詳細咨詢。
市職防所工作人員提醒在高危害場所工作的勞動者,一旦發現身體異樣需第一時間進行職業健康體檢,體檢后如果發現是疑似職業病,根據海南省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海南省職業病診斷與鑒定工作程序》規定,勞動者可以選擇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本人經常居住地的職業病診斷機構進行職業病診斷。在提出申請時,需提供職業史、既往史;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職業健康體檢結果;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復印件等;職業病診斷機構會在正式受理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組織醫務人員進行診斷。
據了解,職業病診斷和鑒定有利于患者及時認定工傷、享受工傷待遇。職工按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確認為工傷后,勞動者可以享受一系列用于治療的補助。
“防”、“治”結合
讓職業病無處遁形
為了有效推進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開展,更好地為有需要的從業者提供服務,海口堅持將“防”“治”相結合。
6月16日,海口市正式印發《海口市職業病防治規劃(2017-2020年)》,指出到2020年前,將在全市建立用人單位和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黑名單”制度,要使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覆蓋率達到80%以上,并建立健全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格局;逐步實現工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社會慈善、商業保險等有效銜接,以減輕企業和職業病患者負擔。
在具體措施上,海口將建立用人單位誠信體系,以重點行業、重點職業病危害和重點人群為切入點,建立職業病危害嚴重的落后工藝、材料和設備淘汰、限制名錄管理制度,推廣有利于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加大職業衛生監管執法力度,對職業病危害嚴重、改造后仍無法達標的用人單位,依法責令其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者依照法定程序責令停建、關閉;在規范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管理上,海口市將督促用人單位在合同中明確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病危害防護等內容。
此外,海口市將嘗試在重點行業中推行簽訂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制度。督促用人單位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推行工傷保險費率與職業病危害程度及發生職業病情況掛鉤浮動制度。同時,還將開展職業病危害治理幫扶行動,探索設立中小微型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公益性指導援助平臺。
“海口將以《‘健康海南2030’規劃綱要》為目標,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強化政府監管職責,督促用人單位落實主體責任,提升職業病防治工作水平。”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口市已經開啟職業病規范防治新時期,今后將大力鼓勵全社會廣泛參與,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推進健康海南建設扛起首善之城的責任擔當。
記者李晶晶 文/圖
(海口網8月17日訊)
?
?
相關鏈接:
中國加速器聯盟成立 助力“雙創”縱深發展
福州市雙創成果凸顯 2017年“創響中國福州站”將啟
1分鐘了解海口一周“雙創”:《半月談》關注海口背街小巷建設
海口龍華下半年開展傳統文化"四進"活動 助力"雙創"工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