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河北、山東、四川、湖南……在海口美麗沙社區,有這樣一群候鳥志愿者,從北到南,他們的家鄉可在祖國地圖上連成一條縱貫線。這條縱貫線跨越瓊州海峽,在海口凝聚成了一個點。從2010年至今,他們用無數的志愿服務,表達著對海南這片土地的熱愛。
候鳥志愿者在進行文藝演出。
走進養老院和老人一起唱紅歌
“從前小區里都是各忙各的,誰都不理誰。”劉秀華2007年住進美麗沙花園小區后,她記得當時住戶之間的交往甚少。轉折源于2010年,來自河南的張海紅搬進了小區。面對鄰里之間的冷漠,張海紅心里很不是滋味。為了讓候鳥老人們都活躍起來,張海紅等人組織成立了美麗沙藝術團。
一段時間的歡歌笑舞后,張海紅和團員們心里有了一個想法:我們在這里享受著碧海藍天時,是不是也該為海南做一些事情?
他們首先走進了養老院。起初,由于語言障礙,大家與老人們的溝通存在著困難。但很快志愿者們就找到了雙方之間的共同點——唱紅歌。《大海航行靠舵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無比熟悉的節拍和旋律中,老人們終于露出了歡快的笑容,甚至最后演變成了大合唱。老人們大都只會講海南話,卻能用普通話唱紅歌。
巡邏33小時守護海灘旁的生命
在海南,端午節洗龍水祈福的習俗古已有之。愿望雖美,但各海灘的構造、深淺不一,洗龍水時存在安全隱患,比如白沙門海灘。
“白沙門海灘水況復雜,里面有許多危險的暗流。”美麗沙社區居委會副書記歐陽亞林說。為了提醒市民們在洗龍水時注意安全,這群候鳥志愿者主動提出要去巡邏。劉麗君記得,當時白沙門海灘聚集了大量的市民。志愿者們就分為兩人一組,在海灘上用喇叭不斷提醒市民不要到深水區。碰到小孩和老人,還會善意地將其勸上岸邊。
風吹日曬之下,志愿者們從早上9點一直巡邏到晚上8點,餓了就吃一份盒飯。這樣的志愿服務,持續了整整三天(33小時)。
“看著這群候鳥志愿者,我心里特別感動。”龍哥哥愛心社的鄭興杰說。今年5月份,志愿者們加入了龍哥哥愛心社,短短3個月,他們已經有了60天的志愿服務經歷(每天4小時)。鄭興杰坦言,在多年的志愿服務中,曾遇到過許多外地人志愿者,但大都堅持的時間不是很長。“不是一兩次、一兩年,他們這么多年的堅持真的不容易。”
78歲老奶奶的志愿熱情
見到成清芳時,難以想象她已78歲高齡。她是劉麗君的母親。今年春節后,就主動要求和女兒一起參加志愿者活動。
回憶起初次知道成清芳年齡時的場景,鄭興杰表示自己“被嚇了一跳”。他說成清芳在做志愿活動時總想多干活,但出于對老人身體的考慮,他給成清芳安排了保管物資的任務。
這個“倔強”的老人,凡是女兒參加的志愿活動她幾乎都參加了。今年的白沙門巡邏活動,成清芳整整參加了兩天,卻只輕聲地說了一句“有點曬”。
“我當了50多年的農民,覺得志愿活動都不算太累。”對于成清芳而言,家鄉的冬天寒冷徹骨,在海南卻能沐浴到溫暖的陽光。這一切,讓她覺得很幸福,因此想用自己的行動做一些回報。
“呆的時間長了,我們也就把海口當成了自己的家。”成清芳說。懷著這份對“家”的熱情,他們時常在節假日組織文藝匯演,希望“家鄉”越來越美。
?
相關鏈接:
海口志愿者路口勸導文明駕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