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國內陸腹地的陜西首次摸清地理“家底”。記者從18日召開的陜西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發布會上獲悉,陜西省河流總長度為145775.18千米,長度大于100千米的河流共計51條,最長的河流是北洛河。
據介紹,陜西水系以秦嶺為界,分為黃河水系和長江水系,黃河水系分布在秦嶺山脈以北,主要河流有無定河、北洛河、渭河以及涇河等;長江水系分布在秦嶺山脈以南,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漢江和丹江等。除各類水域的位置和空間分布外,此次普查還查清了包括河流、水渠的長度,湖泊、水庫的面積等水域基本信息。
當日公布的《陜西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記錄了該省地形地貌、植被覆蓋、荒漠與裸露地、水域、鐵路與道路、居民地與設施等人文地理基本情況。《公報》顯示,該省低海拔區域主要分布在關中大部分地區及陜南小部分地區,高海拔區域主要分布在太白縣與周至縣交界處的秦嶺山區。
據陜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楊宏山介紹,此次普查歷時三年,獲取了由12個一級類、56個二級類、133個三級類、80萬個地理國情要素、739萬個地表覆蓋圖斑,構成的高精度、全覆蓋的海量地理國情數據;普查以2015年6月30日為標準時點,以我國資源三號高分辨率測繪衛星影像為主要數據源,對普查數據進行了統一時點核準。
“普查工作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項長期任務。”楊宏山表示,2016年進入了常態化監測階段,將以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形成的成果數據庫為基礎,收集分析從上一年度數據采集時間點到本年度監測時點期間的各類資料,采集各類變化信息,補充新增內容,盡可能反映當年的狀態。
陜西省統計局總統計師張燁表示,普查反映了陜西陸地國土范圍內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全貌”,普查數據可為各部門開展普查、調查、統計、分析、評價提供統一的地理國情信息公共基底,下一步將積極做好普查成果的共享和推廣應用,扎實開展陜西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工作,最大限度地實現普查數據的開放共享。(完)
?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區演豐鎮精心呵護海岸線河流“顏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